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元化发展和品牌的冗余

(2014-08-28 01:22:43)
标签:

杂谈

品牌

多元化

锚定

品牌延展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月初的时候,宝洁公司对外发消息说,今后要陆续放弃旗下约一百个品牌,将品牌总数缩减一半以上。

 

我看到这条新闻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旗下二有百个品牌,就像一大家子里亲生、领养了二百个孩子,宝洁的老板都能记得住分得清他们谁是谁吗?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早年间一段关于计划生育的相声,说是一家生了九个小孩,父母虽然都给起了名字但经常搞错对不上号,于是最后不得已按大小都改成了数字代号。

 

但是品牌可不是用阿拉伯数字替代那么简单,其实就算是真的换成了数字代号,能够让他们的目标群体分得清记得住,也可以说是成功的。但问题是,怎么去排这些序号?家里一群孩子里,父母都有亲疏远近、厚此薄彼,何况旗下大大小小的子品牌呢?

 

一家有些规模的企业,可能实力远不及宝洁,拥有若干个子品牌以及几十上百个产品,其实比比皆是,何况国内企业更喜欢多元化经营,或者企业某类单品做成功以后,常常会横跨几个行业发展,至于能搞多大赚不赚钱先不说,反正一开始的设想都是很远大和美好的。

 

品牌以及产品数量多到一定数量后,往往让人们眼花缭乱分不清主次,甚至迷惑于你到底是干嘛的,当然企业可以通过一些营销手段,譬如品牌定位、品牌差异化、主副品牌等,力图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经常企业遇到的情况是,跨领域推出的产品,上市后难以打开局面很快就死掉了。

 

当然产品下架的原因有很多,锚定效应是其中常见的一个,譬如当年“霸王”推出霸王凉茶,结果几乎没啥销量,用买洗发水赠饮的方式依然效果不佳,其原因就是“霸王”已经锚定为中药成分洗发水,霸王凉茶让消费者第一感觉就是洗发水,如何“喝”得下去呢?但为何厂家还会推出凉茶产品呢,估计霸王的老板可能以为,自己的洗发水那么成功,而且是中草药配方,凉茶借势也一定会卖得火。

 

还有纳爱斯牙膏的前身“雕牌”牙膏,也曾遭遇冷遇,这和“雕牌”锚定为洗衣粉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人们拿雕牌牙膏时,会想到是用洗衣粉在刷牙,那感觉肯定很不舒服。

 

所以,一些企业试图借助已成功品牌的知名度,搞单品牌延伸,推出其它种类产品以期一炮走红,如果没有考虑两类产品间是否有相斥相助关系,很有可能事与愿违。譬如哇哈哈曾在十几年前高调进军服装行业,推出同品牌童装,宣称要做成国内第一品牌,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业绩距离当初设定的目标相去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很可能就是,娃哈哈做饮料的锚定,直接影响到了童装产品。

 

当然这方面比较专业的企业,就会重新注册一个新品牌,隐蔽掉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比较中低端的品牌想推出高端品牌产品时。其实有的企业也明白其中的关键,但是觉得注册一个新品牌一切都要从头来过,太费时费钱费脑筋,不如借势来的快,但不知他们是否算过这笔账,新品借助成功品牌很可能不会火,其中投入的所有一切同样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死掉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种状况在成熟行业中比较常见,企业们的品牌运作也越来越有经验,然而虽有前世之师,依然不断有企业步入前尘。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坚持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产品打遍天下,成功后并不四处多元扩张。

 

这让我想起了王老吉,当年加多宝借用期间,就一个红罐凉茶产品在卖,从一个亿到一百个,广药收回后立马七七八八搞出一堆产品系列来,印象中好像有个绿罐的新品,在超市货架上没摆多久就消失了。其它还有啥产品不知道,很难相信它们也会像那罐凉茶一样幸运。

 

在一些不太成熟的行业,譬如属于初级发展中的茶叶,也许因为实力还没到,未曾耳闻哪家茶企开始多元化,但未来是否会就不好说了。也许哪家做大了后,没准就进军其它产业,搞个服装、餐饮、房地产啥的。

 

虽然我们的茶企规模还不够宝洁那么强大,旗下没有二百个品牌,但产品种类和数量一样搞得很庞大,像很多茶店的陈列架上堆放得满满都是,从茶叶到茶具面面俱到,甚至还有书画、土特产,这也算是一种多元化吧。也许连店家都未必清楚,他们自己到底有多少货品,消费者进到店里肯定更眼花缭乱吧,而且感觉一座茶城里几乎大同小异。

 

这样的茶店经营者会认为,买茶的人有各种需求,喜欢喝绿茶红茶黑茶的都要满足,买了茶也许人家还要弄个杯子或者壶。当然也有专门经营一种茶譬如普洱的,但价位往往从低到高很全,或者什么流行卖什么。

 

经营者觉得只有把各类消费者的需求都满足了,生意才能好做些。其实所有货品里,也许只有为数不多几种销量还不错,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把其它不好销的都舍掉,依旧大而全。在中国宝洁绝大多数收入,还是由旗下几个核心品牌贡献的,现在不赚钱的他们开始抛弃了。

 

茶行业成熟的状态应该是,当你走进一座茶城,发现每家店的产品、人群、价位都不同,即使都是卖普洱的,不用品尝也能分辨出,哪一家更适合自己。

 

当然这种状况比较理想化,在现实中到来还要假以时日,只是无法预测时间究竟会有多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