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的品牌,大多一诞生就老化了

(2014-08-17 02:52:07)
标签:

品牌老化

品牌重塑

广告行动

成功案例

茶品牌

分类: 三句话不离本行

文/黄大

 

 

虽然频频转身,好声音导师齐秦某一期结果居然颗粒无收,也许那些九零后、零零后的学员,觉得齐秦是他们父母甚至更上一代喜欢的歌手,或者说认为他的歌和人都有些老了,已经不符合自己的调性。

 

生活中很多品牌也会遇到这种“老化”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品牌的忠实消费人群慢慢步入中老年,而年轻人却没有跟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下降,产品销量开始萎缩、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

 

当年李宁为了解决品牌老化问题,曾发起过一轮广告行动,还记得当年在地铁里看到相关广告时,我第一反映就是,这广告也太不靠谱了——标题是九零后李宁,画面上是几位八零后体育明星,而李宁的主力消费人群却是七零六零后。我心想,这广告三方都不讨好,要有人买账那都怪了。后来从朋友那得到的内部消息,果然验证了我的判断。

 

要说品牌老化重塑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台湾黑松和摩托罗拉以及红星二锅头。

 

在台湾有着悠久历史的黑松饮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遇到过品牌老化迹象,于是企业通过一系列广告传播,力图改变这种不利现状,其中黑松最为成功的广告曲《我的未来不是梦》,不但让新生代歌手张雨生一举成名,同时也使黑松品牌更入佳境,“音乐营销路线”不仅为黑松争取到了大批年轻消费者,还帮助企业成功转型,重塑黑松成为年轻、快乐、创新的象征。

 

摩托罗拉在发展过程中,也曾因为手机已逐渐成为潮流娱乐化标志,人们开始追求手机的个性情趣和品味,而摩托罗拉的品牌依然延袭科技为导向的路线,显得缺乏个性与亲近感,疏远了与消费者们的心理距离,另外摩托罗拉这个名字也比较长、拗口且没有具体含义。

 

摩托罗拉感受到了品牌老化的深切危机,及时调整品牌战略,推出一个全新鲜的概念,MOTO 全新为你,在电视、广播、户外、报纸及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通过一番密集轰炸,加上产品的跟进,逐渐改变了品牌老化状况。

红星二锅头的广告,就是前段时间我们在户外见到的那套灰色调红文案系列,从万千白酒广告中一跃而出,当然,如果以重塑品牌来衡量,红星做的还远远不够。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国内茶企是完全不一样的,既没有MOTO当初那么科技,没有黑松那么悠久,也没有白酒竞争那么惨烈,目前还不存在什么品牌老化现象情况。

 

但其实我们茶企相关的问题更严重,可以说很多品牌从一诞生起就老化了。

 

首先我们的茶企,几乎都把自己定位成很有文化内涵的样子,搞得高深莫测让人敬而远之,进到店里问个价都赶脚惴惴不安、心怀忐忑。

 

然后从装修装饰上,基本清一色的传统中式风格,挂着名人字画,摆着古琴古筝,有的茶店里甚至还陈列着古董器具;有些店主并非修行之人,也把店里布置得跟道场禅房一般。

 

再则就是茶店的名字,几乎都颇有文化的样子,虽几个字却富含象征意义,有的甚至来自于古籍经典,在木匾上书法题写,还可能出自名家手笔。

 

但有些茶店的名字实在是不容易念又不好记,甚至有的名字本来就三五个字,其中还有一两个让人一下子认不出来是啥,进到店里还得让老板给讲解一番才明白。

 

对于店主来说或许他们很孤芳自赏,你觉得不好认他们却很不屑,根本不会意识到这在传播上的巨大问题,目标群体无法快捷识别和记忆的品牌名称,怎么会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连摩托罗拉那种几乎天天出现在媒体上的名字,都让人觉得有些长而拗口,你店家凭什么就认为自己念起来都不太顺嘴,或者千篇一律表达福寿吉祥境界的名字,就能被受众群体记住并传播开去?

 

还有就是茶的包装,虽然各种设计风格,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传统元素,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厂家的产品,在视觉上也不能确定它们是一个品牌旗下。所以,无论是做一家的茶品,还是卖很多茶企的产品,看上去仿佛没多大区隔。

 

所以,当你走在任何一座茶城里,首先感受到的是,这应该是四五十岁以上年纪的人来的地方,而且在这里逛自己文化修为不够底气显得不足。

 

最关键的是,如果把各家店牌匾摘了,其实大部分茶店彼此间没多大的区别,装修装饰差不多,卖的茶或者茶具差不多,转一圈下来没有几家会留下与众不同的深刻印象。你可以说每座茶城都非常厚重有底蕴,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它们都过于千篇一律的表面沉重而缺少一种潮流的活力。

 

其实现在很多做茶的都是年轻人,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在二十几岁这个年龄,明明一颗幼齿的心灵,明明文化修为还很肤浅,却显得跟七八十岁的人一样,那么老气横秋、貌合神离呢?而他们将如何把目前还在成长的茶行业,搞得充满生机朝气,而不是把那些想喝茶的年轻人,拒之门外?

 

难道我们本来年轻的茶行业,就这样背负着所谓历史和文化的沉重而虚无的包袱,且踽行且装B?

 

———————————————————————————————————————————— 

     欢迎各位博友关注我的公众账号“茶客黄大”,有更多的关于品牌关于茶的文字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