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茶正山小种工夫红茶享誉世界推广传播 |
分类: 附庸风雅 |
文/黄大
据说红茶刚传到英国那会儿,老外们没见过这东西,不知道是应该干炸、红烧还是炒着吃,于是想当然的拿水煮了后把汤倒掉,往茶叶里放进葱姜蒜酱油醋,大快朵颐。估计是味道不甚美好,否则今天的西餐菜单里,肯定会有一道名菜——红茶渣沙拉。
红茶衍生调和出的各种特色味道,应该归功于是富有想象力的外国茶人,或许当年他们发现茶叶渣难以下咽,开始尝试往茶汤里加牛奶、糖、果汁,发现味道还不错,于是不断发扬光大有了今天各种调配红茶。
红茶被命名为之红,总觉得有些不尽茶之本色,因为红茶其实并不那么红,无论从茶本身、汤色,以及国内人们对其喜欢热衷程度。还是英语称之为黑茶更靠谱一些,因为从红茶发源之宗小种红茶来看,茶的外观确实呈乌黑之色。如果那时候首先传过去的是黑茶,也许英语里命名和我们一样,都统称红茶了。
红茶如果不称之为红,个人觉得还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褐茶或者赭茶,无论从茶的条索颜色,还是汤色,更接近于命名。有资料说红茶创制之出被称为乌茶,大概因为与乌龙茶称谓太相近,最后没有正式应用,所以从传播角度来看,显然叫红茶更有辨识度些。
辨识汤色时,红茶虽然有着与青茶及普洱兼似的外在,但毕竟茶类不同,香气味道的内在完全不一样。而且,红茶更独具其它茶类所没有的包容性内在,即红茶可以与花果香料牛奶按一定比例调配,调和成各种的口味,在不失本身茶香同时,还能让味蕾有着更多的享受。这大概犹如一类人,虽不锋芒毕露,可以兼收并蓄,展现出自己多方面的魅力,有个性内涵又大气包容。
今天我们很多国人是从老外那里知道红茶,并且像学喝咖啡一样,尝试着去喝红茶,时间长了居然认为装在小袋儿里的碎末,才是真正的红茶。本来当年是我们教会老外喝红茶的,红茶也如其名一样,在国外火的一塌糊涂,还间接引发了两场改变了历史进程的战争。但时代的跌宕变迁让当年风靡世界的中国红茶,沉寂了将近百年,以至于让外国的红茶趁机做大反攻,占据了我们市场的大半江山。
翻翻资料,我们的小种和工夫红茶,当年都曾拿过各种国际大奖,备受老外们追捧。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人家现在各方面确实比我们做的好太多。
首先在具体行业产值和效益上,彼此差距实在太悬殊了,据说一家茶企年产值比我们国内全部茶叶加起来的都多。因此在实力和品牌上,我们国内没有任何一家茶企可以跟国外同相,就算近两年风头正旺的正山堂。
其次产品标准化上,国外红茶看包装上的规格等级数据,不用拆封就可以知道里面的茶什么样。而我们的红茶,不打开包装根本无法判别里面的茶叶,就算是同一产区出来的,即使都标明是一级品,但不同的茶厂、不同师傅制作,形与味都可能差别很大,这也是有碍我们红茶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者在红茶品类上,我们也不够丰富多样,更缺乏创新的现代潮流感的产品,适合年轻人群去饮用。虽然近几年红茶市场升温,但是一味的盲从奔高端方向而去。同时,针对红茶相关的茶具及其它衍生产品,开发的就更不够了,基本上都是同其它茶类通用的状况。至于农残、作假、炒作等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更不在少数。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在茶文化茶知识、茶饮体验方面,传播普及做的还很不够,作为茶文化古国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譬如经常会遇到有人问,大红袍是红茶吧?一时让人很无语,不知道跟他怎么去回答。
对于我们这个喜欢红色的国度来说,红茶的调性可以说非常匹配,可是我们的红茶何时如其名一般的真正当红呢?
http://s10/mw690/4fefd683tx6BP6ND5qhc9&690
http://s11/mw690/4fefd683tx6BP6Onje29a&690
http://s6/mw690/4fefd683tx6BP6OAaTr15&690
http://s9/mw690/4fefd683tx6BP6OWRKwe8&690
http://s16/mw690/4fefd683tx6BP70f9Fl0f&690
http://s11/mw690/4fefd683tx6BP6OdwcWd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