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春季预防护理预警!

(2008-03-18 21:25:10)
标签:

过敏

保健

花粉

盐水

铅中毒

预防

护理

分类: 【宝宝24节气饮食】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时寒时温,时燥时潮。蛰伏了一个寒冬的病毒、细菌也乘机大肆繁殖,成为传染病肆虐流行的季节。加上很多妈妈看天气温暖,带孩子出门的比较多,过敏、感冒、咽喉痛、鼻涕、手口足病、肠中毒等情况时有发生,rayman妈妈特此预警!

预防工作:

食疗:参考宝宝春季预防过敏的菜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dfada01008ojz.html

宝宝其他护理补充:

(1)    盐水漱口法:宝宝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杀灭口腔病菌。小婴儿用纱布沾盐水稍微蹭一下比较好,出牙的孩子妈妈需要买小宝宝专用的牙刷,6个月以前用盐水,以后液体牙膏类的,1岁以上用膏体的,2岁以上可以用泡末的。最好选择可食用的纯天然品,不要太香甜的,预防孩子拿来当糖吃(JON干过,我一管30多的进口牙膏让他一顿就全吃了,这个汗呀!!!)
(2)    药物搽涂法:每日早晚或外出时用清凉油或者豆蔻膏少许涂搽双侧太阳穴和鼻唇可预防感冒。另外要把宝宝常用产品的棉签、跌打油、豆蔻膏、防蚊子液、创可贴、双氧水等装一个小包里,随用随拿,方便卫生,6个月以后的宝宝肢体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妈妈早做准备为好,另外跌伤的地方都不要用手揉,尽快用涂跌打油促进血液循环是正事,揉不好弄出筋包就麻烦了。破皮的地方先用双氧水消毒,冲掉沙子等异物,最好不用创可贴,把伤口暴漏在空气下会愈合的更快一些。                                                           
(3)    冷脸热足法:尽量给宝宝每日早晚都养成冷水浴面、热水浴足的习惯,可提高身体抗病力。 
(4)    服药防范法:发现有流行性感冒时,可提前服用预防药。比如猴枣散和保婴丹。风热吃猴枣散,风寒吃保婴丹。镇惊效果也不错。但最多连吃3天就要停,是药三分毒,且3天还没有见效的话就是药不对症,这个原则适合任何药类。呵呵,rayman妈妈的观点哈,没有科学依据,就是经验。
(5)    饮糖姜茶法:以生姜、红糖各适量煮水代茶饮用,能有效防治感冒。幼儿最好不要用姜汁可乐,孕妇可以。  且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能用此方法。
(6)    呼吸蒸气法: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这对初发感冒效果甚佳。  就当和孩子做游戏了。
(7)    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比如大蒜(蒸过以后给孩子吃)香菇、青菜、出门游玩的孩子回来一定要把木耳吃上!所有的东西必须煮过以后食用。特别出门的孩子,不要在外面买水喝,特别是生水,成瓶子的矿泉水也不行,这个主要预防春季腹泻和肠炎、肠中毒,多发于4月初。最好在家里煮好胡萝卜水带着,如果长途可以带成瓶的婴幼儿专用的有机果汁,小包装现开现喝。其他酸奶类、碳酸类、成人果汁不要喝随便给孩子喝,回家以后所有的衣物必须消毒。孩子、大人要洗手洗澡。
(8)    不要劳累,保证睡眠时间:孩子劳累时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病毒容易侵入。所以不要让孩子玩的太兴奋太激动,保证正常的水分摄入,家中常备罗汉果、艾叶等保健饮料。

(9)    车多人多的地方最好不用推车,抱起孩子来,有害铅尘一般在1米以下位置浮动。铅中毒是长期积累而且是看不见的,等发现孩子中毒已经影响发育了。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有些地区使用了大量的融雪剂,绿化带和马路边已经不适合孩子玩耍了。化学的东西3-5年内少接触为好。

(10)  今年过敏的孩子特别多,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源。去年暖冬,花粉过敏高潮提前两周,2月底就爆发了。这两天柳絮满天飞,再接下来谷雨(4月20日)前后,又是花粉高峰期。和全球变暖的大气候有关系,落实到护理细节上就是没有发生的要喝海带根水、蜂蜜(1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喝,不要用高温水冲)、大枣、金针菇和胡萝卜。建议有过敏体质的宝贝在出游的时候穿长衣长裤,鼻炎和哮喘、支气管炎、呼吸系统有问题的孩子要带口罩,看花的时候尽量远离盛开的鲜花。对海鲜、腰果、芒果、生猕猴桃等食物,控制少吃或者不吃。万一出现过敏的症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退敏治疗,并且至少要在医院附近待1个小时左右,预防孩子过敏药过敏,这几天发现有孩子因为这个窒息了,特意强调一下!

还有不尽之处,静待更新!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麦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