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mw690/001sKD9Wzy6MOMeMhmJa5&690
离骚序曲:怀春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重黎是高阳(颛顼)的重孙子。重黎之弟吴回“复居火正,为祝融”。“融降崇山”(嵩山)。
季连是祝融之弟吴回的第六个孙子,芈姓,楚之后也。夏商之时,季连离开故地河南新郑一带,辗转到今神农架一带(汉水流域,丹淅,荆山一带)。
庸,古庸国,庸君曾随周武王灭商,春秋时,庸国在巴、秦、楚之间,是较大诸侯国,都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竹溪之间。庸国在楚都丹阳西南
楚庄王十五年,“庸人帅群蛮以叛楚”,楚庄王灭庸。
距屈原在世大约五十来年(即公元前381 年) , 吴起南投楚国, 佐楚悼王改革弊政, 雷厉风行地实行变法, 其中规定, “ 楚邦之法, 禄臣再世而收地” 。( 韩非子.喻老》) “ 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绝减百吏之禄秩, 损不急之枝官, 以奉选练之士” 。
从历史文献材料看, 楚国政权一直掌握在屈、景、昭三大宗族中、屈氏门第里摄居要职的就不少, 如屈瑕是大将, 屈完是令尹, 屈正做过申公, 屈到曾是莫敖, 屈建是司马, 屈罢是大夫, 屈盖相秦, 屈丐为大将军, 屈置是出使诸侯的使者, 可见屈氏是楚国宗室中的一大望族。
他任左徒时, 就佐楚怀王“ 造为宪令” , 推行新法, 引起子兰、上官大夫等宗室贵族的反对。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 屈原遭谗之后, 楚怀王不能明察其中情, 轻信上官等党人,反“ 怒而疏” 之。“ 疏” , 就是疏远、被贬的意思。《抽思》这一段诗正是屈原自叙被疏斥而退居汉北的本事。
屈原被疏远在汉北,汉北是当年父亲伯庸的封地,应该也是屈原的出生地。
附:《离骚》前言
帝高阳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
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第一部分第一层:诗人自述家史和个人生辰。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昔三后之纯粹兮,
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
固众芳之所在。
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杂申椒与菌桂兮,
杂聚申椒菌桂似的人物,
岂惟纫夫蕙茝!
岂止联系优秀的茝和蕙。
第二层: 诗人内美修能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
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惟草木之零落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
害怕自己逐渐衰老。
第三层:诗人珍惜光阴努力自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也!
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以上是前言:叙述诗人家世出身,生辰名字,以及自已如何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和才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