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墨子的世界(下)

标签:
历史 |
分类: 渔父聊史 |
《墨攻》
2006年,香港出了一部电影,叫《墨攻》,张之亮执导,刘德华主演,讲的是墨家弟子革离,单枪匹马帮助梁城守城的故事。
电影还是很成功的,无论是战国时代那种战乱流离的社会环境、墨家的“黑科技”、反战的主题、结局的无奈,等等,包括华仔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大军压境,黄沙漫天,一个黑影,迈着沉毅的步伐从远处走来,这就是革离,使人很自然就联想到了《公输》里的墨子,那种“舍我为人”的献身精神。
《公输》里的墨子,结局尚不失诙谐幽默,大宗师在自家城门口居然碰了一鼻子灰;电影《墨攻》,主题却要深刻得多:千难万险,救下一城又如何?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吗?革离回答不了,这也是身为墨家弟子革离最大的悲剧。
当然,我们这里不是讲影评,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有意思的是,墨子一生主张“非攻”,这部电影的名字居然叫“墨攻”!很雷人,这倒也不是导演别出心裁,而是因为电影的脚本出自日本,可见墨子的影响已经走出国门。
《墨攻》里,革离展示了高超的守城防御战术和机械技术,让人叹为观止,那么,现实中,果真如此吗?
墨家的“高科技”
果真如此!
在器械制造方面,《墨子》一书有详尽的描述,而这,不过只占墨家科技中很小的一部分。
《墨子》这部书里,经过孙诒让、梁启超、胡适等一大批墨学大师的挖掘、研究,人们惊讶地发现,早在2000多年前,墨家的人就已经在力学、光学、宇宙学等等这些“超前”学科领域里涉足,且,成就惊人!
举几个例子。
物理学。《墨子》提出“力,刑(形)之所以奋也。”翻译过来,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不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吗?除了力学,《墨子》还解释了杠杆原理,比阿基米德又早了 200 多年!光学方面,《墨子》指出光直线传播的自然规律,并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数学。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世所公认的“几何之父”,他的《几何原本》被尊为数学工作者的“圣经”。而《墨子》一书,在几何学上也有不小的贡献。
宇宙学。《墨子》认为时间是连续的,而且有起点,没有终点!认为时空既是有穷的,又是无穷的!……
要知道,墨家的这些研究成果,可是在2000多年前哦!用渔父这里的方言,叫“乖乖隆的冬”,意思是不得了,了不得!也正是因为墨家的卓越贡献,后人因此将墨子尊为中国的“科圣”。
但是!
成绩越大,凸显出的问题也就越大:成就如此之高的墨学,为什么会中绝呢?
原因是——
不是你不够好,而是你太危险了!
秦汉之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墨学中绝,墨子和墨家学说湮没无闻,统治者视如寇仇,文人士大夫讳莫如深,为什么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打一个比方吧。
植物的生长,需要有适合它生长的土壤,还有气候,当然还有其他条件,但是,这两个条件是最重要的,应当没有疑问。一旦,土壤的条件变了,气候变了,作为植物,要么自我改造以适应环境,要么就被环境所淘汰,这是客观规律。
秦汉之后,社会由“分封制”,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式帝国,“土壤”变了;“百家争鸣”,变为“独尊儒术”,气候变了。而墨家是什么情况呢?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等,推崇科学、注重实践、崇尚节俭、拒绝奢靡,反对以大吞小、恃强凌弱,等等、等等,这一切,都与中央集权、儒家“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
墨家的成员大多来自社会底层的农民、手工业者,出身微贱,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政治主张和政治诉求,什么“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等等,在统治者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加上墨家那种惊人的纪律和组织力,对于统治者绝对是一种威胁。
所以墨家遭到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痛批,也就不足为怪:“扬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扬朱“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极端为我,当然得批;墨家兼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相爱,你让君王还活不活了?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思想危险,离经叛道,不容于世,是墨学中绝的根本原因。
自身的缺陷
另外,除了上面讲的根本原因以外,墨家自身也有不小的问题。
比如,墨家主张的“兼爱”,虽然很美好,可是做不到!
为什么?
因为不符合人性!
人性是什么?人性都是先利己、再利人,先己后人、推己及人,无差别的爱,只存在于上帝、基督,普通人,做不到,也没必要!
还有,“非攻”,墨家不惜为此跑断腿,甚至付出生命,精神值得肯定,就像《墨攻》中孤独的革离;问题是,如果遇上梁王这样的国,是该救呢?还是不该救呢?
“节用”、“非乐”,墨家以大禹为自己的崇拜偶像,毕生追求“苦行”,以自苦为极,所以,墨家极度反对“乐”、“礼”这些“劳什子”。问题是,生活一旦没有了乐趣,人生的意义又何在呢?难道,人生真的就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等等。
因为这些缺陷,墨家渐渐失去吸引力,走向衰落,也就并不意外。
畅想
不管怎么说,墨家的精神是高尚的,墨家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这些都不可否认。
“重视生产实践,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世意识,充满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以及平等思想、和平精神,等等,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这是渔父献给墨家的评论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可惜墨学的中绝,而先天不足,就像一张桌子,断了一条腿,让人遗憾!”——不记得是哪位哲人曾说过这句话。
渔父想:假如,墨学没有中绝,后人沿着墨家科学的足迹继续探索,中国社会,又将会怎样呢?可惜,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假如”!
好在,墨子的思想,墨子的贡献,已被世界所知晓,墨家的精神,也已再度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也算是对埋没千年的墨子的告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