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9章昨日晋国(上)2

(2020-10-29 18:19:37)
标签:

历史

分类: 渔父聊史

卿族政治

晋国的无公族制度固然解决了公族争权的隐患,但是,请记住:权力的本性决定了,它一定会寻求它新的宿主。

无论是公族担任卿大夫,还是异姓担任卿大夫,只要“分封制”的根本制度没有改变,本质上不过是甲换成乙,那么权力分散的根本问题就不会解决,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跟当年周王室一样,走向瓦解。

就这样,随着异性卿大夫的崛起,卿族势力开始膨胀,随之而来的,便是公室与卿族之间、卿族与卿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发展到最后,便是战争。

大致,有这么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合作。晋文、晋襄时期,卿大夫之间团结合作,赵衰让贤,成为一时佳话。

第二阶段,膨胀。晋灵、晋成、晋景、晋厉、晋悼时期,从赵盾专权开始,卿大夫势力膨胀,晋灵、晋厉两任国君被弑,国君的权力受到严重威胁。

第三阶段,内斗。从晋平公到晋定公中期,公室衰弱,晋国政权尽归六卿,“六卿强,公室卑”(《史记·晋世家》)六卿轮流执政,暗中相互倾轧。

第四阶段,兼并。从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7年)开始,卿族之间爆发兼并战争,范氏、中行氏、智氏先后被灭,赵、魏、韩三家最终分晋。

卿族兴衰

一部晋国史,几乎也可以说是卿族的兴衰史。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到公元前453晋阳之战180年时间,共有十一个世族,在晋国政治的舞台上,此消彼长,不仅影响晋国的政治格局,也对春秋历史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有这么一句话:“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

十一家世族,智、赵、魏、韩四家,加上之前被灭的范、中行,六家,还有哪五家呢?

之前的五家,分别是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

这十一个家族,赵氏为嬴姓,范氏为祁姓,其余都出自姬姓。这些家族都曾担任过晋国的卿大夫,甚至正卿。晋国的“正卿”是军政合一,既是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军中元帅,权力很大。在晋国政治舞台的角逐中,很多世族崭露头角,风光无限,然后又灰飞烟灭,让人叹惋。

这一切的起头,还是得从晋文公说起。

当年跟随重耳流亡的人,重要人物有狐偃、赵衰、胥臣、贾佗、魏(仇)五位,加上留在国内的先轸、狐毛,这些人构成晋文公的核心班底。

其中,狐毛、狐偃狐氏兄弟,出于北方戎族,是重耳的舅父,赵衰跟重耳亦师亦友、又是翁婿,先轸、胥臣、贾佗、魏(仇)四人跟重耳是朋友加兄弟,先轸、魏(仇)尚武,胥臣、贾佗尚文。

这些人里面,狐偃、赵衰功劳最大,魏(仇)只是一介武夫,封赏不多,为此还曾在城濮之战中发泄过不满,差点被杀。

第69章昨日晋国(上)2

(城濮之战场景,山西博物院)

说到城濮之战,我们就接着往下说。

晋文公为了对付强大的楚国威胁,将两军扩成三军,设置“三军六卿”,“第一届”将帅名单:中军郤縠、郤溱,上军狐毛、狐偃,下军栾枝、先轸六人。

在这份名单里,郤氏代表晋国传统贵族势力,狐氏则是晋文公心腹,栾枝和先轸,给时人的感觉属于“中间力量”,而其实先轸是双重身份,明里传统贵族,非“流亡”系,暗里却是重耳“五贤”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晋文公用心良苦,不愧一代霸主。

就这样,第1任正卿,为老将郤縠,郤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元帅,郤縠尽心尽力,可惜任职只有两个月时间,便因病去世。

城濮之战后,先轸如日中天,先轸和他的儿子先且居担任了第2和第3任正卿。

4任正卿,原本是狐偃的儿子狐射姑的,位子还没坐热,又给换掉了,极度郁闷,换了谁呢?就是以让贤著称的赵衰的儿子赵盾,赵盾可不像他父亲,非常强势,狐、赵关系紧张。晋襄公死,在立嗣问题上,狐、赵意见相左,矛盾总爆发,狐射姑不得不逃亡北狄,从此,狐氏消失在晋国政治舞台。

十一家世族,狐氏第一个出局。

5任正卿赵盾之后,是郤氏后人郤缺,这两个人都非常厉害,能够跟楚庄王相抗衡。

郤缺之后第7任正卿荀林父,老将,为人宽厚,可惜威望不够高,压不住其他将佐。当年的他曾任晋文公“御戎”,负责驾驶战车,魏(仇)是车右。荀林父非常“点背”,晋、楚相争遇上楚庄王,邲之战惨败。邲之战最大的祸首,其实不是荀林父,而是中军佐先谷(先轸曾孙),先谷这个人,用一个词概括,就是“骄狂”,年青、狂妄,不听号令,擅自出兵,导致晋军一败涂地。邲之战回国后,先谷的愚蠢进一步升级,居然勾结戎狄,结果被晋景公诛杀,先氏被灭族。

想想也挺唏嘘的,春秋“战神”先轸城濮之战败楚、崤之战败秦,威名赫赫,出一个败家的,一切灰飞烟灭,叹!(渔父:2600年前有“先谷”,2600年后出了个“令谷”,莫非穿越?)

十一家世族,先氏第二个出局。

8任正卿,士会。士会是祁姓,因功封于“范”,又称“范会”,为范氏之始。士会才智、人品俱佳,他率领的晋军在邲之战中唯一全身而退,后来面对“好战派”郤克,士会主动让出正卿之位。其高洁之风为后世赵武、叔向所景仰。

9任正卿,郤克。郤克是第6任正卿郤缺之子,郤克出使齐国,本意是联齐,却因一己之愤,反过来伐齐,可见郤氏势力在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强势。到了第10任正卿栾书执政的时候,郤氏一族出了“三卿五大夫”,谓之“八郤”,其中郤至一家“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盛极一时,深为晋厉公、栾书所患,被灭族,“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郤氏的败亡说明一个道理:一家独大,在任何时候都是危险的!

郤氏第三个出局。

接下来,还是第10任正卿栾书执政时期,胥氏后人胥童(晋文公重臣胥臣曾孙)受到晋厉公的宠信,被封为卿,但不到一月,即被栾书所杀,胥氏也因此退出舞台。

第四位:胥氏出局。

继续是第10任正卿栾书,不过这回,终于轮到栾氏自己了。

第69章昨日晋国(上)2


栾书这个人,是晋文公重臣栾枝的孙子,其任内灭赵氏(赵氏后来靠着“赵氏孤儿”赵武又起死回生,后面说)、灭郤氏、灭胥氏、弑厉公,几乎谁露头灭谁,绝对的强人,在晋国正卿当中,完全能够跟赵盾比肩。但是,栾书尽管如此强势,在晋国的口碑却并不差,一是因为栾书本人非常廉洁,“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宗器”,“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二是因为被灭的赵氏、郤氏、厉公本身骄奢淫逸,不得民心;三是迎立晋悼公,使晋国霸业迈向最后一个高峰。所以对于栾书,人们并没什么话说。

不过,栾书之后,栾氏就不行了,到栾书的孙子栾盈,因为叛乱被杀,栾氏被灭族。

至此,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五大家族,全部出局,剩下六家。

栾书之后,从晋悼公开始,韩、智、中行、范、赵、魏六家轮流执政,为了杜绝内斗,拱卫晋国,六家盟誓:“始祸者死”,但是,内里的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接下来的故事,又将鹿死谁手呢?

咱们下回再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