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裁缝
(2008-11-11 22:45:52)分类: 副刊随笔 |
小裁缝
我家楼下的小平房里住着一对小裁缝。他们是外地人,小平房是租的,面积大约只有七八个平方,窄窄的一条。最靠里是一张大床,靠门边的地方一面是一台缝纫机,一面支着一大块裁衣服用的木板。夫妻俩常常背对背地工作。他们来南京谋生已经五六年了,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儿。女儿今年已经七岁了,我步行去工作室的时候经常会碰见她背着书包放学回家。见到我她总是礼貌地说:“叔叔好!”
男裁缝长得很英俊,皮肤很白,眉眼清秀,待人接物总是不卑不亢的。女裁缝则是良家妇女,很顺从很满足的样子。再加上他们的女儿,这一家三口生活在这里不免让我觉得有些奇怪。我的意思是:他们的平静和知足,他们的和谐与美丽,还有贫困和勤劳不像是真的,有点儿像拍电影。
他们的确很勤劳。我每天回家很晚,有时候要到凌晨一两点,但每次我都看见裁缝家的灯亮着,屋里传出缝纫机的喀喀声。他们租的平房和我家所在的那栋楼原先是属于一个单位的,实际上那平房以前是门房。因此裁缝夫妻很早就要起身,打开院子的大门。深更半夜,若是有住在楼里的人回去迟了,他们也要起床开门。这门房的工作是无偿的,没有报酬的。
不仅如此,裁缝夫妻还为楼里的人代收信件。邮递员怕爬楼,因此挂号信或汇款总是让他们代为签字。这楼里数我的邮件最多,有时候还有出版社寄来的大捆沉重的书籍,裁缝夫妻也一概收下,堆在他们那间本不宽敞的小屋里,等我来取。裁缝做衣服,收的钱也很公道,因此他们总有干不完的活。但即便这样,辛勤劳作所得仍不足以为生。裁缝夫妻于是另想办法。他们在那小屋惟一的一扇窗户外面安置了一台公用电话,在院子里购置了一台卖冷饮的冰柜,靠公用电话和卖冷饮赚些小钱。
那屋子也实在太小了,后来裁缝夫妻活动的范围扩张到了院子里。由于和楼内住户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人提出异议。现在他们家的电视也搬到院子里来了,女儿做作业也可以趴在院子里的凳子上做了。前一阵街对面的工地施工,盖大楼,晚饭前后会有一些农民工晃到院子里来。有的还赤着上身,傻愣愣地围着裁缝家的电视机。裁缝夫妻和农民工有说有笑的,他们女儿在人前穿来穿去。我从旁边路过,觉得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以前的这个森严壁垒的院子如今成了生动的小镇一角。楼内的居民开始担忧:“他们也不提防着点儿!”我却在想:“这对神奇的裁缝夫妻是从哪里来的哟?”
200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