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再说主观/《等待》)
(2008-06-29 21:55:14)分类: 日记 |
小说中的主观色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叙述者的存在、在场,故事是经由叙述者的叙述而出现的,经过了一张喋喋不休的嘴,有着浓重的口音。
消除“口音”就是消除主观性,加强“口音”就是加强主观性。
现实主义的极端就是消除“口音”的努力,所以我们说罗布·格里耶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只不过是科学的、技术的现实主义,有别于朴素的现实主义。
而所有的非现实主义都是强调“口音”的,至少在本能上是这样做的。
然而,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都是方法,至少可以作为方法运用。
而所谓的方法是针对怎样处理材料而言的。
对非常熟悉的材料,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或许是得当的,
但对不熟悉的材料,运用非现实主义的方法则是更好的选择。
————
哈金的《等待》可作为写作教科书读,谋篇布局没有任何问题,
但有一个感觉,就是假,虚假。
我以为问题就出在方法论上。
因为就材料而言,是哈金不熟悉的,甚至也没有真正的兴趣。
这样的东西仍然可以写,但的确不宜采用现实主义的方式,非现实主义或非现实的方式或许会好得多。
具体地说,就是叙述的主观性太弱,以至于无法藏拙,无法将扬长避短,将弱项变成优势。
库切的《耻》则完全不同,
同样是现实主义(方法上),但无论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或对主题的个人兴趣都要深入得多,
在此前提下,运用现实主义或现实的方法是得当的。
况且库切的叙述亦有很强烈的主观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