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棉棉

(2008-01-09 23:11:18)
分类: 副刊随笔

再见棉棉

 

 

我在上海有不少朋友,但只有一个晚上,该去见谁呢?想来想去还是去见棉棉,因为她比较好玩。打电话的时候是十点钟,棉棉说她马上出来。上海这样的地方,能深夜十点以后答应见面的恐怕也只有棉棉了。她依然那么疯,那么的年轻冲动,这真是太棒了。

上次见面距今已经整整八年了,距我和棉棉第一次见面时间就更久了。记得第一次是在南京,棉棉和卫慧特地从上海跑来探望在宁的“文学界人士”。那时候她们都还没有出名,互相之间也没有反目成仇。相反,棉棉、卫慧当时很要好,出双入对,否则也不会结伴前往南京了。据我观察,在两人的关系中棉棉居于绝对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卫慧对棉棉欣赏备至,甚至于崇拜,在言谈行事上不免有模仿之嫌。后来棉棉、卫慧的那场官司闹得沸沸扬扬,几乎全民皆知(我的一个远房老亲戚居然到我们家来搜寻卫慧的小说),起因便是究竟是谁抄袭了谁?就算我没有读过棉棉、卫慧的小说,也会断定是卫慧抄袭棉棉的,何况我还真的读过。卫慧对棉棉的模仿(抄袭是其极端)应该说早在文字之前也超出了文字的范围。一个人“爱”另一个人能达到如此的程度当真令人吃惊。无论如何,我相信卫慧对棉棉的抄袭是基于“爱”或“崇拜”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

然而外界并不关心这些细节,两个“疯狂”的女人吵架乃是大伙儿的娱乐节目。谁想在这场争吵中居于道德上的优势几无可能。从一开始两个人都被定义为“小丑”,只有小丑才有意思,才是值得关注的。回忆当年的炮火硝烟,棉棉说:“当时报纸上把我们称作‘卫生棉’,这个发明真他妈的太牛逼了!”听其口气她已置身事外,有几分超然了。棉棉还说,当时我曾告诫她,如果应战的话肯定会弄得两败俱伤。我真的有这么英明和富于远见吗?棉棉又说,我还提醒过她把卫慧的抄袭做一份详细的备忘,以防万一。我真的有这么精明和阴险吗?真的全不记得了。

“卫生棉”终于出了大名,但当事人的付出的代价却很惨重,尤其是棉棉,和她的模仿者共享臭名昭著的“荣誉”,并且压倒性的舆论认为,棉棉是借卫慧出的名。毕竟“恶人先告状”,一无所有者更具备竞争的原始动力。棉棉的损失还有很多,无法正常地写作,即使那样写了也无法得到认可。她已经被定义为“喧闹、虚荣、时尚和速朽”的。所经历的那些丰富而奇异的生活,所具备的那种直觉加狂野的才华终无说法。而这一部分正是我所期待棉棉的,因为环顾四周的确无人可以替代。

好在棉棉已经平静了许多,并且念念不忘写作。临别时她送给我一本她的新书《熊猫》,让我务必要读,即使不喜欢也要读下去。这本书现在就在我的手边。在翻阅之前先写下这篇文字,算是对它的期待吧。

 

2006-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又见多多
后一篇:拍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