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某人韩东
某人韩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524
  • 关注人气:3,3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不感动

(2008-01-02 00:18:29)
分类: 副刊随笔

绝不感动

 

 

2005年即将结束之际,某电台的一位主持人采访我,向我提出了一系列的“年度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年度感动”。主持人问我:“在将要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事情让你感动吗?请说一件。”我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让我感动的。”主持人说:“不会吧?总不至于你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呵呵。”

她说的没错,这年头让我们感动的事不要太多呵!或者说,我们的感动不要太多呵!感动,绝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的报纸每天充斥着有关苦难不幸的报道,电视台真情互动类节目也不遗余力地催人泪下。感动已司空见惯,成为我们日常的食粮。问题在于,感动完了之后我们并无后续行动,既没有责任的意识,也没有对自身生活的怀疑,感动完了也就完了。接下来我们寻求新的感动,就像吸毒上瘾一般,感动使我们陶醉、成为廉价的精神享受,自我感觉良好,高尚的人格由此确认,高尚的人生由此起步。这年头,感动空前泛滥,但的的确确又一文不值。

我想起了那个叫悉达多的王子,后来的佛陀,想起了他的“感动”,和我们的确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传说中当他遭遇“生、老、病、死”,遭遇生活苦难悲惨的真相,他“感动”了。因为这“感动”悉达多再也无法延续以往奢华安乐的生活,如果想不通有关的问题就无法继续生存。由此导致了他的寻求真理之路,最终觉悟以利众生。

自然我们不是佛陀,没有他那样的“天生丽质”,因此侈谈感动不免是一种耻辱。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切皆可买卖,一切皆变为商品,感动亦不例外。我们有感动的需要,就有人为这需要而加紧生产。报纸的覆盖面、发行量,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些都得从我们的感动中而来。凶杀故事、色情搞笑之类的商品制造容易识别,而感动的产销售后服务却在民族精神的无意识中买卖正红,并且在舆论上居于绝对的道德优势。不仅媒体新闻,就是在文艺作品中贩卖感动也成了不亏本大赚的保证。我总是听说作家们为写一本书而泪流满面的情节。当我们怀疑一部电影的创作动机,总有人报告说观看过程中不止一次地流泪。这么说的人有导演,有观众,有影评家。的确,这年头好怀皆可斟酌,惟有眼泪是不可反驳的。一部让制造者落泪让接受者唏嘘的作品其价值还有什么疑义吗?有时候我想,评论作为一种专业也许可以取消了,只要雇一帮人攥着手绢儿走进展厅、戏院、电影院、音乐厅、图书馆或者书店里就可以了。当然这是说笑。

一方面我们感动不已,一方面我们的确也铁石心肠。我不知道这二者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或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面热心冷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性的一个特征,以泪洗面的人心如铁石,更加地心如铁石,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反讽。所以说我宁愿不谈感动,取消感动这个可怕危险令人反胃的词。既然做不到面热心热,那就心冷面冷,绝不感动。

 

2006-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