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副刊随笔 |
和好
婶婶今年八十二岁,两个姑妈一个七十多,一个也八十了。婶婶和姑妈当年因一些家务矛盾,已经三十多年互无往来了。此次我母亲前往北京,充当中间人,牵线和解成功。当然,这并非我母亲的功劳,婶婶和姑妈们都早已有和解的意向。这意向始于何时?不可考,也许是她们相互隔绝的一年后,也许是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总之双方都一直撑着,不主动“服软”。而在此期间双方的儿女都已长大变老,并且来往频繁。老一辈人则看在眼里,是喜在心头,还是不是滋味?那就不知道了。直到今年,和解一事变得紧迫起来,双方都给我母亲打电话,在电话里她们说:“国共两党都已经和解了,我们到底有什么冤仇啊?要带到棺材里去?”她们这是在说服谁呢?于是我母亲此次入京完成“和平大业”乃是水到渠成的事。
和好,一直是人类情感生活的一个主题。“去和你的兄弟和好!”乃是耶稣的遗教。和好不同于原谅,原谅是被伤害的一方对伤害一方的宽恕、宽容,是勾销债务。和好的案例中则不必然存在伤害和被伤害的因素。就像我的婶婶和姑妈们结怨,完全是因为家庭生活的锅碗瓢盆的磕碰,说不上是谁亏欠了谁。当然每个人都可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这里面有得失的分别。但事过境迁,隔着一定的距离就会觉得计较得不值和可笑了。然而人有自我维持的需要,有顾及面子的恶习,因此谁先伸出手去是一个问题。如果这里面真的存在得失,存在伤害和被伤害,和好就更加困难了。所以说原谅比和好更艰难,因为其中需要克服的障碍更大也更真实。但原谅的最高成就是和好,不仅旧账宿怨一笔购销,并且能够再次重温人类本有的兄弟情谊。以和好的方式原谅和宽恕并非是一般人所能为,但它作为一种至高的精神生活的境界始终感染着我们。可以这样说,真正纯洁的人可将伤害变成和好,而一些可怕的人会将普通的龃龉、误会变成仇恨。
谁都知道和好是动人的、令人感奋的,它是人间所能品尝到的最甜美的事物之一,哪怕是在普通的误会造成的和好中呢。我的朋友D是导演,有着特有的职业敏感,当他听说我母亲进京的缘由,不由扼腕叹息。他说:“你怎么不早说呢?早说我们就跟着去拍了,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要在临死前和好,这太有意思啦,拍出来肯定好看!”由于我没有D的职业敏感,关于婶婶和姑妈们见面的场面便失去了录像的机会,只有我母亲的转述了。
据说见面的那天婶婶老泪纵横,她老人家说:“我已经八十二岁了,一直在等着这一天,这一天终于来了。幸亏我长寿,等到了,但还是来得太晚了!”第二天是“第二代”人见面,婶婶、姑妈们意犹未尽。第三天是“第三代”见面团聚,摆了两三桌酒席。在相聚的那一周里,五个老人(婶婶、两个姑妈、小姑爹、我母亲——“第一代”仅存的五人)谈啊说啊,说了很多,但没有人提及当初的矛盾。在和好的巨大欢乐中当初的过节已经显得无关紧要了。
20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