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出泡沫是好事

标签:
娱乐陈曦湖南电视剧影视圈 |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
文/李丽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211045457.jpg
“限娱令”的下达,外界一致认为电视剧蓬勃的春天到来了。只可惜好景不长,春天还没有真正到来时,新的“限广令”颁布,电视台蒙受损失的同时,又会对电视剧的生产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限广令”和规范题材对这个行业来说挺值得期待的,会有新现象、新情况产生。总的来说是好的发展,无论从净化荧屏、回归理性创作、促进电视台与制作公司间新合作模式的产生以及降低非理性的演员成本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陈曦:
凤凰卫视电视剧中心总经理、制片人
出品电视剧《中国地》、《雾都》等作品
《影视圈》:“限广令”会对电视剧本身的生产、制作产生影响吗?
陈曦(以下简称陈):政府出台这些政策,表面看是出于净化荧屏的考虑,让观众看剧时更为连贯。但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是对电视剧市场的整顿和引导。先出台“限娱令”,随后下达“限广令”,紧接着又对电视剧的题材进行了一些限制,以往充斥荧屏的宫廷剧、穿越剧将受到严管。电视剧的现状虽然看似繁荣,但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广电总局下达这些刚性的政策加以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新政的下达对于电视剧制作行业而言当然是好事,会促进这一行业的良性发展,不仅能够净化荧屏、回归理性创作、降低非理性的演员成本,也许还会衍生出电视台和制作方间新的合作模式,因此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影视圈》:您所了解的各电视台对于“限娱令”的反应如何?
陈:电视台属于国有企业,在严格执行新政的同时,当然也会想些对策来弥补相关的损失,因为这不完全是市场行为。像湖南卫视,原本已经完成2012年的招标,因为“限广”又不得不进行了二次招标,二次招标中新增加了相关剧场,腾出了更多的时间播放电视剧。电视剧片头、片尾广告的价格也进行了上调,还增加了广告时段。虽然不能完全弥补损失,但却是一种弥补的方式。
还有江苏卫视,他们并没有重新招标,直接损失了中插广告招标的几亿元。对于一些老的广告客户,会在其他的节目时段予以补偿。中插广告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所以中插的收入绝不可能是电视台最核心的广告收入,当然电视剧的广告对各台来说都是比较大块的收入,但这部分钱大部分都用于购剧了。而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这样实力雄厚的电视台,真正的广告收入都来自于自办的品牌栏目。即使是像安徽卫视这样以电视剧播出为主的平台,也还有《鲁豫有约》这样的著名品牌栏目支撑,再加之其他栏目多年的积累,所以损失未必有预测的那么严重,损失是一定的,但应该谈不上伤筋动骨式的影响。
《影视圈》:电视剧广告收入的减少是否会直接导致电视剧的收购价格降低?
陈:总体而言,“限广令”后电视台收购电视剧的价格会受到影响。毕竟电视台广告收入减少了,能够用于购买电视剧的费用自然也会相应减少。这其中又大致分为两种情况,首先,对于比较依赖于电视剧广告生存的台来讲,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收入直接下降,收购价也势必会调整。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财力雄厚的大台,如央视、湖南、江苏、东方等卫视,对它们的影响并不大,他们依旧可以高价收购好剧,进行一些资源的垄断。电视台也很可能因此而形成两极分化。这样的局面对制作公司倒不是坏事,会敦促我们做出真正高品质、题材好的作品,因为好作品一定不愁卖。虽然整体的钱少了,但用于此的资金也更为集中,大家的目标会更一致。没准购买程序更简单了,被两三个台买断,结款也方便很多,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更有保障。
像凤凰电视剧这样历来走精品路线,做品牌和影响力的公司而言,即使电视剧销售价下降也不会受到过多影响。但对于一些急功近利,不追求品质,靠小投入想赚大钱的公司来说就会境遇艰难。
《影视圈》:限娱、限广之下,各台都增加了电视剧播出时间,是否意味着明年的荧屏可以消化更多的剧?
陈:的确,各台都加大了电视剧的播放力度,而且还能消化一些以前拍的剧集,对制作公司来说是好事。我们曾经计算过,国内只有十个台的容量是赚的,十个台黄金档能播出的电视剧一年就6000多集,只有进了这个阵营才能保本。其余三分之二进不了黄金档的戏就意味着赔本。现在倒为这些进不了黄金档的电视剧提供了新出路。而且今后也许还会有一些新的销售模式出来。某些卫视在联合购买黄金档电视剧外,还有可能联合购买白天档或是晚上10点半以后的夜间档剧,会有不少新的现象产生。
《影视圈》:这样的局面,是否会加速独播剧、自制剧的产生?
陈:我认为独播剧、自制剧与“限广令”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很多台早已经尝试独播,并涉足了自制剧领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完全与限广有关。像四川卫视,它在黄金档的电视剧播出前必须要播《四川新闻》,因此电视剧8点才开播,比其他卫视的黄金剧场晚了半个小时。因为自身的劣势,他们就不能和其他台一起购买电视剧,逼得它们早就开始买一些独播剧。像去年它们独家买的《雪豹》,播得就非常好,后来在各地广泛热播。
此外,还有些台因自身风格定位明确,受一些播出的限制以及由于现在电视剧产量过多等因素影响,独播剧有可能渐成趋势。以往一部新剧上档,首轮要上四家卫视,但各台间的协调时间问题是颇费周折的,给它们带来很多困难。鉴于时间上的难以协调,好剧难抢、价格高等现实原因,造成了有实力的台早就想自制或承制剧集来独播。这样不仅节省成本,更便于操作。当然电视台购买电视剧还是主流,自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还不会成为普遍行为。
《影视圈》:收入的降低能否直接影响蓬勃的电视剧产业,加速“泡沫”的消失,重新洗牌?
陈:购买力的下降,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直接受到影响的是演员的价格,慢慢会回归到理性。再也不会有公司为了抢好演员把价格哄抬上去,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收购这样的剧了,加速了市场杠杆对高片酬等不正常现象的调节。
从制作的角度讲这是好事。无论限广不限广,电视台都是垄断单位。限广之前,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无限上涨,但收购价格并没有与制作成本的上涨成正比。有些制作公司为了上市、做量,致使成本上涨太快。现在做电视剧至少要按每集100万-120万的价格来做预算。而成本的增高主要来自演员、导演和编剧的费用。像好的编剧、好的导演,他们的收入应该上涨,因为关系到一剧之本和剧的把控,这是有国际惯例的。优秀的演员同样应该拿高片酬,但不应是无节制地增长。相信通过明年一年的市场调整,对长远来说是好事。
仅仅因为收入的降低,还不足以造成行业的洗牌,因为影视剧的制作,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繁荣的晴雨表,而且入门的门槛非常低,又是名利场,能带来很多额外的东西,所以它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拿着大笔资金想进来做这个行业的人多得很,而且永远是前仆后继。只能说,通过此次限广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行业逐步整合,大公司会收购一些小公司,将优势资源集中化。
《影视圈》:电视台购买力削弱后,您是否好看视频网站市场?
陈:视频网络的兴起对电视剧繁荣是件好事,既多了收入的渠道,又多了传播的平台。网络的力量不能忽视。但它承担不了电视台的职能,只能形成一种互动与互补的关系。我一直不认为电视台与视频网站是死对头,应该是相互依附的关系。电视台把剧播火了,网上的点击率自然会上升。同样电视剧在网上火了,对收视率有促进作用。双方应该携手双赢。
明年视频网站市场状况到底如何,不好预期,因为一直不够稳定,例如6月份上海电视节时,视频网站的价格还很正常,此后没多久,视频网站开始频频发力,收购价节节攀升。这当然与网站融资成功、抢购资源有关。但毕竟资金有限,或者已经把明年的任务完成了,前段时间活跃度略有下降,因此市场并不稳定。
此外,并非是所有电视剧都适合在网站播出,因为它们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像此番广电总局限制的宫斗、穿越剧、偶像剧以及谍战剧是受网站青睐的类型。当这些剧减少之后,它们在剧的选择上会有哪些转变还有待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