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乔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11961831.jpg
2011年8月,广播电视博览会在北京召开。此前,广电总局已召集各影视公司开通气会,公布截止到八月,中国电视剧产量为1.5万集,全面赶超去年1.4万集的总量。在座的老板们不由倒吸凉气,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以这样“井喷”式的速度,到今年年底电视剧总量将突破2万集。相对于全国电视台一年7000余集的播出总量,积压作品将高达三分之二。
中视影视总经理张华说,中国目前获得甲级和乙级证书的影视公司达4700家。如果这些公司每十家联合制作一部戏,已经能够满足全国电视台全年的播出量。现实恰恰相反,
4700家影视公司几乎每家都有多个项目在手。
广播电视制作协会的秘书长王鹏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由国龙联盟制作的长篇电视剧《母亲,母亲》,编剧赵冬苓,演员陈键斌、斯琴高娃、袁莉,虽然主创阵容已经配置到这种程度,电视台在看片时,仍旧不放心地追问:导演是谁?面对堆积如山的剧集,电视台只能通过精细锁定明星阵容,来确定花大价钱买来的剧可以换回一个不错的收视率。
而在北京电视节期间,各大影视公司也在以主创资源为噱头叫板:这边中视宣布签了五大名导,要拍摄五部名剧;那边华谊更加高调,扬言要携手十二位制片人,一年打造二十部大戏;这边大唐辉煌号称一年内推出十部新剧,那边新红乍火的于正工作室,也说要翻拍4部武侠名著……
这样的攀比争锋,已使中国电视剧产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而老百姓真的感受到产业繁荣所带来的优秀作品吗?其实不然。打开电视,通常是四大卫视播同一部剧,然后有十几、二十个频道在播同一个题材的剧。想看点不同的,也只有各电视台的相亲和竞技节目。而在一些三线城市电视台,更多的是老剧重放。
世界第一,能成为电视剧产业狂欢的符号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