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演——安建:“可怕”的繁荣

(2011-11-21 13:46:47)
标签:

导演

安建

娱乐

分类: 每月娱乐焦点事件—精彩点评

文/李丽

近年来,安建凭借其富于才情的导演手法、勤恳扎实的专业风范和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作品,在中国电视剧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安建执导电视剧20余部近500集,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等。近期作品包括《北风那个吹》、《小姨多鹤》、《家常菜》、《雪花那个飘》、《双城生活》等,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其作品也成为收视的保障。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11996941.jpg
安建小档案
宁波广播影视艺术中心主任,
国家一级导演


 


影视圈:作为导演您如何看待当下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安建:
据我所了解到的信息,全年生产的电视剧大概接近两万集,包括央视和各地卫视的播出平台就那么多,每天播出的量是多少,完全可以算清楚现有的播放能力,生产和播出严重失衡,这是一种“可怕”的繁荣。我只是一个只拍戏的人,原本我是不太关注这些的,但是这样的现状毕竟影响到了我,而且感觉特别猛,不仅缺演员,连导演都缺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样下去也许会比较危险。

对于产业的热钱滚滚只能说是喜忧参半,但电视剧不是房地产也不是股票,无论它有多少商业属性,但是从制作的流程上来看它还是抛不开创作的,是一个艺术生产的过程,现在不管需求量有多大,就这样盲目生产,盲目投入,大量跟风,后果是堪忧的。其实不论何时,观众都需要好的作品,当然这是水涨船高的事,有一百部作品时我们从中选择五部,有一千部时也顶多从中选择十部佳作。因而对创作者而言拍摄精品是永远的目标。但现状摆在那,外界造成的压力我们无法改变,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但是因为有这么多冲击与诱惑,是不是还有人静下心来做戏,这就不好说了。我希望无论是借助行业内还是行业外的力量,尽早结束这种混乱的状态,进入到相对良性的循环过程中。

影视圈:您认为导致“产量过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安建:
所谓的根本原因直白地说就是钱闹的,钱多了对从业者来说固然是利好消息,有了资金支持,如何做出好戏这才是核心。但如果钱多了作品质量没有上去,只是某些人的价钱涨上去了这就不能说是好事了。人性中有个弱点,就是“记吃不记打”,总看到那些赚了钱的,而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圈子里不赚钱的是大多数,拍出来播不了压箱底的电视剧不计其数。

影视圈:在如此的现状的之下,给您的工作带来了哪些困扰?
安建:
一方面来说是没有困扰的,因为创作本身应该是单纯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家都在考虑钱的事,无论是制片方、演员或者导演,当然每个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无可厚非,但没必要把大家都弄成经济学的“博士硕士”。导演就好好导戏,编剧就好好编故事,演员就好好表演,获得的报酬是市场带来的,如果把钱算是那么细,那么心就没法用到正道上,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大家都知道也都希望做好作品,但好作品是需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努力的,是需要有人“献身”的。

影视圈:看到一部戏赚钱,就会有很多相近题材的戏涌现,而经典翻拍剧也不胜枚举,这些制作方式无疑都是在加具过剩生产,您如何看待所谓的经典再现?
安建:
要看是什么类型的经典翻拍,需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只能说我并不排斥挑战。但也应该明确一点,有些戏是不适宜翻拍的,因为它是具有时代背景的,符合那时社会的情境,因而成为经典。当然不能否认是演员好,制作同样好,就像当年的《渴望》,它绝对堪称经典。但它如何翻拍?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与当下的现实相结合,那么就不能叫经典重现了,经典是可以创新的,但不可以在今天的话语环境中改变。

对于翻拍,我更认同的是对经典的借鉴。跟风剧、翻拍剧的盛行,就是这个行业浮躁的体现,不仅是创作者原创能力的匮乏,当然这也是个相对简单的途径,拿来主义吗,可以更快速地实现获利。

影视圈:作为导演不让滥剧泛滥,您能掌控的是什么?
安建:
说实话我只是一个拍戏的人,只能掌控一个剧组。我只能保证不打动我的剧本我不会去拍,至少要自己有了把握了才会去做。真实地讲,创作有时不够理性,会根据当时的环境、感受做出决定,我只能说我的每部作品都是当时最想呈现的东西。但我保证所有的作品中,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方向一定要与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认知相一致的。文艺作品始终是要宣扬真善美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叙事策略,悲情也罢,喜感也罢,总是要有向上的、温暖的力量,这是一份道德良心。

影视圈:由于各种剧目繁多,竞争加具,是否让您感受到压力?
安建:
这不是压力的问题,舞台就这么大,这么多人竞争,早晚有一天会被淘汰,要安然地接受。什么时候被淘汰,我会自愿地走人,这个行业太缺乏新鲜血液,太缺乏年轻人的冲击力了,没有新的“血液”这个行业就没希望。现在在塔尖儿的这群人有可能被宠坏了,创新意识被弱化了,钱的意识被大大增加,觉得挣钱是很容易的事。如果他们再没有忧患意识,再不调整,也许就是被最先挤下来的。

http://www.xingkuad.com/img/news/1111985336.jpg

对于翻拍,我更认同的是对经典的借鉴。跟风剧、翻拍剧的盛行,就是这个行业浮躁的体现,不仅是创作者原创能力的匮乏,当然这也是个相对简单的途径,拿来主义吗,可以更快速地实现获利。

影视圈:作为创作者,您如何确保每部戏都能回收成本实现盈利?
安建:
对于盈利,原来我是基本上不考虑的,但现在,它已不是考虑那么简单了,盈利就是个结果,是一定要实现的。作为导演我要考虑的是方向,如何把一个戏做成好看的东西,老百姓关心什么内容,我们能给予他们的是什么,能把戏做成什么样的品质,如果这些因素都达成了,它自然就是一部有好收视的作品。这样不仅电视台高兴,投资方自然也高兴,能够很快回收成本,兑现合同,这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所以说做为创作者,光去想这个结果是没用的,毕竟想与作品水准的高低、作品的提升没有直接关系,直接去做就好了,每个环节都到位就OK了。

在当下的行业环境中,盈利其实已经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它已经演变为创作者们下意识的一个步骤了。

影视圈:若要使电视剧行业呈良性发展,当下应首先解决哪些问题?
安建:
应该进行更细的社会化分工,应该有专门的人才处理相应的问题,比如生产和发行环节的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和别的领域的商业性还不一样,因为要具备文化感。作为创作者要了解这些商业元素,但也不应过于关心,创作者一旦卷进去也许就不是好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