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创投 |
收到一份来自一位年轻的创投从业人员的邮件,谈了他对目前创投市场的看法:
1、目前无疑是钱多,好公司少:产业转型和二级市场的景气程度直接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资金进入私募股权市场;由于限售股流通的规定(且1%或150万股须进入大宗交易),我们自问有多少公司的业绩可以保证12甚至36个月保持较高增长;
客观地讲,大多数PE公司都在赌拟上市公司项目。而这个赌博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基础之上的,即资本市场一直维持这么高的市盈率,但如此高的市盈率是绝对不可能长时间维持的。甚至可能在美国停止降息并升息后,资本回流美国,那时国内资产将大幅缩水;
夸张点讲,很多人在用短线炒股票的方法做PE投资。券商是中介(佣金和承销费,保荐人还可以拿些其他的),而PE是股东,从投资到完全退出最少三年。二级市场判断错了,可以第二天抛掉。如果PE‘赌博’失误,非常危险;
2、在资金充裕而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加之上市的硬性条件不高(尤其是拟推出的创业板),所以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以市盈率算法来骗取私募。其实所谓对赌条款是无法从根本上防范风险的,尤其在国内法律框架下,不像开曼和BVI的红筹模式。
3、经济景气和行业性周期,不但外部需求拉动出现问题,我国自身经济周期已过高点,整个国民经济都面临调整,尤其是增长模式的调整,例如环保问题的上市一票否决。再去赌博拟上市公司,风险显而易见,例如江浙一带庞大的制造能力在不合理的产品供给结构上已经过剩了;
成本上升:劳动力(新劳动法)、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调整、美欧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都加大了成本和风险;在通胀等大背景下应该投资什么行业,规避什么行业,是现在PE的大思路和大方向。
4、行业选择。历史上看,除了资源垄断(煤炭石油等硬资源和电信广电等软资源)以外,是技术进步和新模式的商业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所以我非常看好的行业包括,新能源,但太阳能、风能已经过热;LED芯片、外延片风险高;节能减排技术;消费新模式,例如‘三网合一’及其衍生服务;新农业,例如花卉,也是消费升级概念;新材料,等等。
5、投资后的服务。所谓‘服务’有的采取帮董事长搞定内部异己,以此进入公司。这为团队埋下了重大隐患。
以上这些表明了他这两年从事创投观察的观点,说明年轻的投资人也在思考。我觉得,如果我们把自己做的事情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份投机赚钱的事情,就会把自己的定位看得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