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创投 |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先决条件是要看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相当优良的品质,这些品质是:
①企业具有“特许权”,或者说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形成的门槛,表现为,产品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商品形式的价值(品牌、过桥收费等)。
②有稳定的经营史;
③经营者应理性、忠诚,并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
④企业的财务应该稳健,经营效率必须较高,有较高的毛利率;
⑤资本支出少、现金流量充裕。
周末,我与乾龙的合伙人一起谈起他们发起的早期基金问题,我觉得目前阶段,国内投资人(主要是LP)恐怕很难接受早期项目,但是如果对偏早期公司的定义标准也至少应该像巴菲特的基本标准(除了第二条,具备稳定的经营史之外),其他几条均能够基本吻合,也就应该适合目前众多PE选择企业的标准的口味了,包括创业成长期的公司。
投资下单,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不但要选择好符合上述标准的公司,还要等待恰当的时机。就如同证券二级市场一样,在股权投资市场,同样也存在由于投机的原因而使得公司的报价出现偏离价值的现象,因为只要是投资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如果认为企业优秀就不计成本买进的话,显然达不到投资的目的。对巴菲特来说,当股价偏高时,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等待,并继续进行跟踪,直到股价进入他认为合理的范围才开始介入。但是股权市场恐怕等不到,因为你报价低,就会被报价高的人接走,而你只有再次去选择另一家价格合适的优质公司。按照目前市场的投资定价模式,往往采取市盈率法,如果一个高于5倍的价格,意味着如果公司按照前一年的利润率保持不变,你的投资必须要到5年后收回投资,除非公司未来几年的利润率超出过去。
因此,理性的投资管理人,没有必要一口募集多少多少亿,而是脚踏实地地按照能力去做,这点我赞赏乾龙的小规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