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第一次了解风险投资是80年买了本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硅谷热》,这本书引导我进了浙江大学,在那儿研究风险投资的评价和管理,懵懵懂懂地从书中去悟究竟什么是风险投资,什么是它的运作模式。《硅谷热》中叙述了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如何创立惠普、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肖克利的菲尔柴尔德公司管理以及人员流失中的问题,以及风险投资家如何投资和管理投资对象,创业家文化生存状况,至今读起来仍然那么栩栩如生。可惜,我手中的书已经很破旧了,一直想买到再版的《硅谷热》也未能如愿。
硅谷至今仍然是神奇的,它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象征,就如同好莱坞代表美国的电影产业一样。从形态上看,硅谷模式是一个以地理区域为范围,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R&D类型的科技类公司聚集的中心,不仅仅有它们,还有围绕这些科技创业机构的咨询、信息、法律、猎头、生活服务和商业活动服务的大大小小的机构,构成了这个兴旺的产业集群。《硅谷热》的作者在分析硅谷发展的原因时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1、
2、
3、
4、
很多人一直在总结高科技产业区的条件,以及硅谷的模式,但是始终没有突破这个原型。
我仔细研究下来,这只是形成硅谷的外在条件,硅谷其实是创造并发展了一种制度和文化,使得能够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生产出有价值的东西。这种文化就是依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创业热、和生气勃勃的经济竞争的机制,它在竞争的压力下,将创新制度和创业精神结合在一起,并将形成硅谷的区域要素组合起来,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弗曼德里克·特曼被称为“硅谷”的教父,其实他的贡献显现出风险投资家的职能。他对于硅谷作出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
1、
2、
从特曼对硅谷,以及对惠普公司的创立中可以看到,他十分贴切地扮演了风险投资家的角色。他发现了运作资源的商业模式,使得斯坦福成为著名的大学。他发现了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这两个创业家组建的团队,提供了种子资本,并像教练一样指导创业家团队进行创业和管理。特曼本身就具有一种企业家的精神,从而逐步影响硅谷,形成了硅谷创业的核心文化,吸引了大批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科技创业人才投身于硅谷,受到硅谷创新文化的熏陶后,纷纷开创自己的公司,使得硅谷成为一个世界级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早期,是在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例如,北大方正创业初期,就得到了北京玉渊潭乡农工商公司总经理傅洪江420万创业资金的扶持。方正的创始人张玉峰说,傅洪江的420万对公司的起步非常重要,就没有它就没有公司的现在。
如今,中国的VC和PE已经大批涌现,他们抱着钱到处找项目的境况,在1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与早期的创业公司比较,现在的创业者要幸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