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文集》序言(一)(二)
(2023-11-28 05:59:32)
标签:
融入思想《融入文集》序言(一(二) |
《融入文集》序言(一)
我是通过我们中央党校的理论网与片兆斌同志结识的。三年前,我们收到片兆斌同志的邮件,申请在我们的网站上开设一个理论博客。在邮件中,作者对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看过他的介绍后,我对他的个人经历和研究成果都产生了很好的印象,对他的勤奋好学精神所感动,经过几次电话沟通,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并同意他在我们网站开设理论博客。
片兆斌同志是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一九七0年入伍,后转业到中央企业鲁矿集团公司(现重组于中国五矿集团)工作。先后历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工会主席、科长、处长、纪检组长、党委书记等职务。在担任繁重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是一个思想上、践行上闲不住的人,他“融入”自己的工作中,“思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经过不断践行总结和积累,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系列理论成果——“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
片兆斌文集,是他与“融合共为”的同志们学习、思悟、践行和总结“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随时间流逝的即时文字记录成果,而非目前的创作总结成果;是与大家“融合共为,平等践行”历史过程中的思悟创新成果,而不是对今天事物开始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在践行中证实了的与和谐发展的经济社会历史同趋向的理论成果,而不是现在的一种逻辑上的科学预言;不是纯理论的论述,而是理方兼容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融合体。正因为这样,这部文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央对所属企业领导管理,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建设矿山,并献身矿山的那段四十多年在莱芜战役主战场上,由成千上万革命烈士洒满鲜血的热土上,“融合共为,平等践行”不辞劬劳的创业历史进程。因此,可以说,这部文集又是一部用特有的公文和论文体裁,记载一个中央大型企业的史志体书籍。
片兆斌同志的文集,既然是他多年来,创建“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随时间流逝践行成果的即时文字记录,那么,介绍文集的内容自然与其创新轨迹就融合在一起了。
他从十四岁左右自学校开始记写学习、思悟、创新、践行毛主席著作的日记(片兆斌日记已出版),点滴言论随记暨今。遵循学习本岗位知识、相关知识、多层次知识和前瞻知识的四层次学习“融入模式”,运用“浮像学习法”和“融类学习法”“思悟学习”,并持之践行。
在部队,他主动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刻苦参加军事训练和野营拉练,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多次受到连团嘉奖。到企业工作后,组织民兵“融入”各项工作中,建立“反邪教活动会”、“科技智囊团”、“女工恳谈会”、“青年技术学习会”和“思进”专栏,把军事训练与经济工作“融入”于一体,创建科技型民兵组织。
他从小就懂得学习的功用,并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在已出版的《融入言论I》的《自序》中,开头一句便写到:“学点东西,做点事业,悟点思想,留点痕迹,小时就有这么个志向”。
还在小学生时代的一九六五年即思悟出并在以后逐渐养成了“善学,善观,善思,善悟,善记,善写,善存,善践”之学风。在坚持毛主席著作的不断“思悟学习”践行中,随之萌生出“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意识,并以日记的形式不断总结记录其思悟践行创新地成果。
一九七0年十二月入伍后,在毛主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教导下,在部队的军事、政治、学习及其践行中,开始思悟探索“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继续以日记的形式不断践行思悟总结其成果。
时间到了一九八二年六月,经历了十二年政治与经济、党务与行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的讨论、思悟及践行,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多元化的现实状况,在小官庄铁矿党委书记陈光奎布置的一篇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怎样改革的这篇大文章中,实事求是地总结明确提出了“是否把‘围绕’、‘结合’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为‘融入’进去为好”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随即“融入”当时所从事的小官庄铁矿和张矿的宣传、工会、组织、学校、审计、监察、司法、纪检等践行工作中,验证并总结其思想理论成果和模式成果。
到六年后的一九八八年七月,在“融入”纪检监察工作的践行中,又细化总结出了纪检监察工作,应“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和发展中去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
八年后的一九九七年一月,更加拓展系统地探索提出了党务工作暨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中去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融入、创新、规范”地融合于所在的鲁矿及其动力厂各项工作中去同时践行之。
到二〇〇〇年一月,践行确立了,探索把党务工作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民生和改革工作中去的途径和方法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明确了践行探索的任务是“融入途径”和“融入方法”,使“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进入了丰富思想理论体系和完善模式框架结构体系的新时期。
二〇〇三年八月,国家国资委有关领导听取了他们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践行成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想暨模式,是具有前瞻性、超前性、主动性和趋向性的管理思想暨管理模式,并指出,这样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位置就摆正了。
尤其在动力厂这个“实验场”中进行了年余的放手地验证和不断地践行丰富总结,最终形成了自有特色的“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理论体系。“融入思想”由十八种思想理论元素组成;“融入模式”由一种“融入原则”、十八种“融入途径”、十八种“融入方法”和五种“融入标准”,即四大模块四十五种框架结构要素组成。正式出版了《文集》、《日记》、《融入言论》和《融入模式》等书。《融入模式》一书,被中共中央党校理论权威称为“鸣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次”转变的“信号枪”的极深远地实事求是地评价。
每年随时将近期学思记的思想理论点滴概念,“融入”贯通撰写成讲话、报告、汇报、总结、论文、文章、规定、制度等三十余篇,上报中央有关国家机关、上海市有关国家机关和鲁矿集团公司机关,“融入”其中阐述“融入思想”的内涵暨总结“融入模式”的践行成果,并传媒于海内外社会中评判。这部文集中收入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内涵与功能》、《内部灌输,外部传播》、《党员应是个什么样子》、《论思想剖析》、《浅谈责任道德》、《学思富远》、《论修六形》、《符上合下》、《谈两比一思》、《血说安全》等数百篇论文,刊登在数百家刊物上,分别获“中国新思想学术成果”一等奖、“国际优秀论文奖”、“世界优秀学术论文(成果)国际金奖”、“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等奖项。
“融入”一词的含义是:融合进去,彼此平等融洽,感情好,没有抵触。也是几种不同的物质融合成一体,各自发挥自身性质的功能,量有多少,功尽所能。不同性质的物质功能,想替代不可能,干扰也达不到,各自按照自身规律发挥着整体的功能。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组织与自然、组织与社会、社会与自然间相互“融入”,融合一体,共同发展。
计划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方向趋于一致,政治是经济的直接表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适用“直线式”方法;而市场经济在某些方面从形式上看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排他性”,政治是经济的曲折表现形式或直接表现形式,思想政治工作适用“曲线式”方法。在计划经济时代用“围绕”、“结合”的方法,就比较容易地把人们的思想做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如不“融入”到人们的复杂经济过程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生活需求、思维方式中等,就难以实现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塑造人们美好心灵,激发人们昂扬向上地进取精神和奋斗精神,快捷质高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目标。因此,“融入”不是相互替代,而是“融入”进去,融合其中,“平等,融合,共为,践行”,是一种继承与创新的符合经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创新成果。
“融入”的功能引入到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就是党政工作相互“融入”,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融入”,各个单位部门相互“融入”,干部与职工群众相互“融入”,全厂人人相互“融入”。这种“融入”虽然形式上与物质间的“融入”不同,带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实质上也必须遵循物质间“融入”的规律,否则,就不是“融入”,而是替代、干扰。你说得天花乱坠,一口说八个、十个“融入”,有谁能相信呢?“融入”是现存的事实,不是想象的事实;“融入”是行为的事实,不是头脑的事实;然而,却是心里这样想的,手是这样做的事实。
那么,“融入”不是替代、干扰,而是什么呢?
“融入”的内涵是平等,融合,共为,践行。简言之,“融入”是同心,同向,同为,同进,是并肩“融合共为”,是携手“平等践行”。说明白一点,“融入”就是践行,就是各方融合平等携手一起干。
融入思想是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据职符上合下,同心,同向,同劲,同进,融合共为,平等践行人格,人缘,人业,人生之科学规律的社会管理思想暨模式体系。
那么,“融入思想”就是党政双方共同的管理思想。党务工作者的“融入”是自觉地“融入”;行政工作者的“融入”是自然地“融入”。双方共同融合践行为一种“融入模式”,使党政“融合共为”地开展经济工作和党务工作,突破了起初探索党务工作“融入”经济工作的单向单一框架模式。因此,“融入”不是“对阵式”的监督,而是“融入”践行中,在“融合式”的引导、指导中实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领导职责而“融合共为,平等践行”,快捷质高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取得新成效。
“融入思想”,是党的“围绕”、“结合”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围绕”、“结合”内涵上和践行上的深化丰富和发展,在理论与践行相互关系上、政治与经济相互关系上的继承和发展,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想指导下的全体党团员、干部和职工“符上合下”地探索践行的创新思想和发展思想的集体结晶。因此,理论因践行而生,践行乃理论标准,群众是践行主体。
顾名思义,“融入思想”的实质就是践行,说明白一点,就是各方融合平等携手一起干。所以,她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不但是“融入思想”,而且同时是“融入模式”,二者难以分离,而是形影不离,融合于一体,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融入型管理思想”暨“融入型管理模式”。因此,二者是不同情况下的指称,实质上是一回事,正像管理机构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样而已。
“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旨在建立一个“融合谋事,融人共事,融合共事,融合共为,平等践行”之立策谋事做事的领导班子;锻炼一个“为了一个共同的科学发展目标,发出一个共鸣的铿锵声音,迈出一个共为的昂扬步伐”之“融合团队”;实现“平等,融合,共为,践行”之科学内涵;在科学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践行“权力惠民”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是一种前瞻性、超前性、主动性和趋向性的经济社会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顺应了新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文明更加文明的时代,人类须“融入践行”,社会须融合管理,事物须和谐发展。由此,作为管理社会的人们必然坚持“融入思想”,实施“融入模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进入“合——分——合”的第二个“合”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性。很显然,“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继续探索发展趋势,就是为“思想转化为物质,单位转化到社会”,为今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不畏艰难,不怕风险,不惧哂言,始终不渝地探索、探索,完善、完善,而奉献、奉献,乐趣、乐趣啊!
谭荣邦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注:谭荣邦同志,现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网执行主编。
《融入文集》序言(二)
片兆斌同志又准备出文集了,约我写点什么,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我与兆斌同志相识已有二十几年了。早在一九八二年五月,鲁矿小官庄铁矿初建时,我们就在宣传科共同工作。到了二〇〇〇年,我到鲁矿纪委工作时,我们又相处在一起。几十年来,我们既有工作中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又建立了同志间深厚的友谊。
几十年来,兆斌同志勤奋好学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我所知,诸多闲暇时的无谓娱乐活动他很少参加,诸多无谓的社交活动也能避就避,大部分时间都“融入”于工作中的读书思悟学习和践行创新总结上。这可能就是他几十年来文采颇浓、收获颇丰的主要原因吧。
兆斌同志,早在学生时期和参加工作不久,就在践行中探索思悟并不断撰写论文或起草文件明确总结论述“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是“融入思想”暨“融入模式”的一位创始人与践行者。他曾说:“平等,融合,共为,践行”,“点滴思悟由自我,融入践行若瀑泻”。如,党务工作暨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中去、坚持经济上改革之方针,探索政治上融入之思路、政治上融入,经济上改革,科技上创新,管理上规范、政治融入经济,知识融入践行,人丁融入岗位,单位融入社会、两比一思、血说安全、思想剖析、责任道德、在生产中总结,在践行中升华、据在现实,瞻在论理、符上合下、巡视巡实,查线查实,预试预实,检修检实、心为相济、合手同做,据职而择、学习终身职业、呼声小,常识做、不是工作,就是学习、利己利人利厂利国利社会、便于大多数职工参与、析经,析弊,析因,析策,析劲,析责、好写,能写,善写、践行思悟,论理辩邃、德法兼治,首于德治、因法而事,因事而发、例查日查,重在日查、信科使然、内保外扩、学思富远、说白道明、管理下移、平稳运行、前瞻思考,超前对策、我不偷,人不盗、不争气便受气、事业人生价值,品牌人生境界、人人都往高处想,人人并非高处走、今天事今天办;今天事抓紧办、独立思考的作风,雷厉风行的作风,真抓实干的作风、有序,规范,创新、融入,创新,规范、算账要算关联账,算账勿算孤立账、常教育,建制度,正行风,严纪律、离奢酬勤、阳光权力、党务工作规范化,全部工作制度化、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利大仅为之、班段长为骨干,车间主任为龙头,厂领导谋划、企业管理在班组,班组管理寓事前,事前管理人为本、依据职责议,按照岗位行、融合谋事,融人共事,融合共事,融合共为,平等践行、为了一个共同的科学发展目标,发出一个共鸣的铿锵声音,迈出一个共为的昂扬步伐等诸多“融入思想”理论概念暨“融入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人们,尤其党务工作者暨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于党政工作、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互关系的问题,有许多论断,如:围绕、结合、保证、监督、促进、融入等。目前,大多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认为用“融入”这一践行概念为好。因为“融入”,既不是保证,也不是监督,不是评论别人干得是否正确,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把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作为实践者,把思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不分彼此。这就把理论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放飞到实践当中去了,与实践浑在了一起,共同担负起实践的伟大历史任务。有许多同志在这一点上把握得很好,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他们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运用自如,天衣无缝。他们从来不进行纯理论的说教,但他们的言行,他们在具体工作中无不体现着政治的灵感和哲学的感悟,他们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工作模式和无可挑剔的工作方法,这种“融入”就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做到这一点是极为不易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每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深厚的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功底,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了如指掌,对专业知识非常丰厚,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不自觉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是一种升华。这使我想起了孔子讲得“从心所欲,不踰矩”的英明论断。达到这一境界是不易的,但又是我们追求的。我们既然追求她,就应尽量把她得到。
张明贤
2008年5月12日
注:张明贤同志,现任中共国资委鲁矿集团委员会副书记、纪委书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