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流行快捷。快餐、快递、快报......也有故作洋状的字眼,叫做“速”,如速递、速食之类。
早年间,门窗刚刚打开,报刊杂志将“快”、“速”二字大树特树,不但有关乎社稷的发展速度、建设速度,如深圳速度;还有关乎命运的学习速度,如速成班。甚至,速度跟每个人的钱包息息相关。芜野曾在某张纸片上看过一个走路速度与钱包重量关系的所谓调查。调查说,发达国家的人走路比发展中国家快,发达地区的人走路比欠发达地区快。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这样的字眼儿,当时叫第三世界或者落后地区。曾经看到一张新闻图片,说明中有一句“图为一名(美国)男子端着午餐疾走......”
芜野一直走路很快,老家话说“跟鬼撵的一样”,可惜俺只是走路快,钱包并没鼓。为何?
困惑之余,芜野发现今年来快和速又有了新的内容,比如快才。芜野眼中的快才有两种,一种是无名小卒快速成才,如某某少年作家之类;另一种是名家大师快速出成果,如某某诗人用诗歌创作机批量生产、某某作家找个山村住上三两个月就能写出一本煌煌巨著,作品的繁殖速度比养肉食鸡还快。
这些还不是最快的,如“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的真理一样,最快的应该永远在将来吧?芜野所知,目前最快的大约就是名人名言了。名言的生产速度本来就快,再加上短,那繁殖速度剪纸无法形容。所以,即便是挂一漏两万,也无法在此列举。
什么人,说过什么话,自己想去。
芜野只想说说这些名言的特点,两个字--屁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