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剥笋式解读“小画幅”之七:爱谁是谁

(2008-04-24 16:50:09)
标签:

杂谈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对比,镜头选择就相对简单了。
  再选择镜头的时侯,最好是放弃与全幅的对比,把全画幅镜头看成大像场镜头,把小像场镜头看成是正好适合于APS-C的镜头,建立一个以自己相机为基础的镜头感,选起来就轻松多了。
  人总有感兴趣的题材和顺手的焦段,所以选择焦段是第一位的。如果这些还都没有,最好先使用18-200之类找找感觉。不然的话,有了长的羡慕短的,有了短的羡慕长的。长短都有了,拍的时候又不知道用那个了。
  说起来,焦段大概也就那么几个,这里我们先列范围,不谈具体型号:
  变焦:10-24、16-40、24-70、70-200,除了10左右打头的,多数是大像场,为APS-C专门预备的16-70、50-250,长焦端也有几款到300mm的,除了上万元的DO,250mm以上焦段就是个摆设。
  定焦:24-135,包括几款微距。我不认为APS-C用户有很多人会配备超出这个较短范围的定焦,移轴和专用微距镜头更不太可能。
  选择焦段的第一步是确定你的兴趣方向,在使用最多又最有感觉的焦段出点儿血是值得的,但不一定非得是焦段“皇”。
  一般来说,人像为主这支镜头还是选择定焦比较好,对焦迅速、光圈大、成像比变焦好,只要不选L价格就不太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偏好选择24、28、35、50、85中的一支。
  对于风光为主的拍摄者,如果不是国家地理的打工仔,最好还是选变焦,不然你没足够的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完成你认为完美的构图。只要不以猎奇为主要方向,10-24的焦段应该放到16-70之后,16-40当然可以选,但是性能超过一般拍摄者的需要太多,价格当然也高得离谱。
  只要你不是寇德卡、布勒松,一般不会只有一支镜头,倒是“全焦段”比较盛行,尽管多数拍摄者并不需要。
  选好了第一支镜头,接下来怎么搭配就看自己的了。
  我的配置是18-55II、50/1.8和85/1.8。出门就带18-55II,拍人像就85为主,是在退不了了就换50,50基本上不怎么用,如果让我再选一支镜头的话,我会选28/1.8。这些年用下来,除了18-55II有时候不得不把感光度提高到1600,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正只要使用18-55II,就是无关紧要的拍摄,算是用这支头省了一台DC。即使某一天我买了28,也不会丢掉18-55II。
  镜头这东西,各有各的用途,爱谁是谁,用顺手了就是好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