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2013-06-28 06:00:12)
标签:

香港

博物馆

保良局

社会慈善

旅游

参观完赛马博物馆在那里索到一张香港博物馆地图,看了下就在附近有一个保良局历史博物馆。保良局是个什么机构?带着好奇决定走过去瞧一瞧。

 

百度百科保良局:十九世纪末,香港拐卖人口,逼良为娼等案件日增,在1878年11月8日,东莞县侨商卢赓扬、冯普熙、施笙阶、谢达盛等联名上书当时的港督轩尼诗爵士,请准设立保良公局,以保赤安良为宗旨,筹集资金,缉拿拐匪。1880年5月获港督批准,1882年8月英国理藩院通过「保良局条例」,并刊於宪报。後来为纪念创局的艰辛,遂将11月8日定为保良局创局纪念日。保良局的「保良」二字,指保赤安良的意思。初期的工作为防止诱拐,保护无依妇孺,并协助华民政务司调解家庭与婚姻纠纷。随著香港社会的转变,现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优质多元的服务。保良局是香港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慈善机构之一,目前共办有超过200个服务单位,遍布港九新界。

 

大约二十分钟问过几个路人,终于找到了保良局。

 

香港铜锣湾礼顿道66号保良局正门牌坊。【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从边门进入保良局。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設於禮頓道保良局總部內,為公眾人士提供展覽導賞、資料查閱及講座等各項服務。博物館自1998年成立以來,一直積極蒐集、編整、保護和復修本局的文物檔案,並進行各項檔案管理及歷史文化保育的工作。展覽廳定期更換展品,作專題展出,期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本局與香港社會發展的關係,及與時俱進的各項社會服務。本館歷來接待不少來自海內外的市民大眾、研究者或團體等蒞臨參觀展覽或進行研究工作。【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门厅【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關帝廳原名為何東太夫人紀念堂,位於禮頓道總部中座大樓內,是本局於1932年遷入現址時,原建築物的主要部份,現時為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場地之一。廳內供奉著像徵「忠義仁勇」的關帝神座,尚有不少富有歷史特色的捐款人瓷相、銅像、石刻、對聯及紀念碑記,包括遷建保良局緣起碑記、保良局成立六十周年及七十周年紀念碑記等。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第一展厅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第二展厅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第三展厅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走道内也悬挂着历届理事的照片。【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香港23】保良局:香港最有影响的慈善机构

博物馆的展品基本为保良避开办以来的信件名册帐簿纪事簿等文字和影像资料,从中可以了解香港社会慈善发展历程、服务范畴及对社会所作的巨大贡献。

 

保良局历史:

19世紀末,香港及東南亞一帶地區,經常發生誘拐婦孺、逼良為娼、販賣人口的事情。1878年11月8日,東莞縣僑商盧賡揚﹙禮屏﹚、馮普熙﹙明珊﹚、施笙階、謝達盛等遂聯名上呈當時的港督軒尼詩爵士,要求組織「保良公局」,1880年5月正式獲港督批准。1882年8月獲英理藩院核准保良局章程,並於憲報刊出,確認保良局是專為協助政府保護婦孺而設的,特賦予權力,掃除拐風,保赤安良。保良局規章條文經多年的實際施行,漸覺不足,至1893年政府重新訂定,頒佈「保良局組織條例」(Po Leung Kuk Incorporation Ordinance)35款,確立更完善的制度。

至20世紀30年代末,政府厲行禁娼,實施禁止蓄婢條例,本港拐誘之風漸減。隨著日本侵華,大量難民湧到香港,婦孺無依、被虐待及被遺棄等的社會問題隨之而來。在這段時期,保良局的工作範圍轉以收容教養與技能培訓為主。後香港淪陷,本局對婦孺之教養依然無缺,且更增收無依,使免於飢寒。及至香港重光,人口逐漸增長,保良局之收容範圍亦日漸擴闊,同時增善設備,加強留局婦孺之工藝訓練。

60年代中期,由於社會形態的轉變,保良局的服務由局內擴展到局外,並作多元發展,無論是兒童住宿、日托、教育或弱智康復等均所顧及。為應時需,政府於1973年重新修訂保良局規章,頒佈「保良局條例」(Po Leung Kuk Ordinance)— 香港法例第1040章(Chapter 1040)以取代前規,准予擴大服務範圍,除增善原有的兒童福利服務外,更銳意興學育才;後又獲政府撥地興辦渡假營,創康樂服務之始。至80年代,再增辦老人服務。

時至今日,保良局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元化的龐大社會服務機構,提供高質素的社會服務,包括社會福利、教育、文化及康樂等,以配合社會需要。

(以上摘自保良局官方网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