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印象:四名合一话“龙井”
标签:
杭州龙井茶龙井村龙井寺龙井泉旅游 |
分类: 玩乐——乐游神州 |
提到龙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龙井茶。杭州的西湖闻名天下,西湖的龙井茶也是闻名天下,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若以虎跑泉水冲泡,当属上上之品。
龙井茶很多人都喝过,但龙井茶的产地去过的人就不多了。龙井茶产于西湖边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龙井的品质为最佳。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尽管西湖附近产的茶都叫“西湖龙井”,但真正把“龙井”和“茶”这两个符号地道地融为一体的,那就是在龙井村了。
从杭州花圃前的龙井路向西南方向,沿山路盘旋而上可直达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的“茶乡第一村”——龙井村。我们去的时候正好在下小雨,路上几无车辆,路边茂密的青竹和绿树在雨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两车道宽的山路曲曲弯弯,绿荫蔽日,景色迷人。走到一三岔路口,迎面一木制牌坊立在两山之间,上书“龙井村”三个大字,龙井村到了。
龙井村位于狮山东麓,穿过村口牌坊,便见山道边挤挤挨挨开着大大小小的茶馆,一路不停有店主人热情地迎上来请我们停车喝茶。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开着茶室,经营着茶叶生意兼做农家菜。
沿着山路继续下到沟底,右手边豁然呈现出大片油绿油绿的茶树,一排排直铺向山顶,远处的山峰云雾迷漫。这时淅淅沥沥下了一上午的雨暂时停息下来,站在山坡下,呼吸着湿漉漉带有山野气息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片片茶园环绕的农家小楼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建在路边山脚,周围绿树掩映,屋前小溪淙淙,近看黑瓦白墙,远望青山粉黛,又一人间仙境。
我们顺着村里的路右拐一路向西,不到五百米一座山坡挡住了车路,山脚下有台阶伸向高处。问过路人,知这就是狮峰,沿着台阶翻过山去就是另一个品茶佳处“梅家坞”。我跳下车,欲登上台阶看个究竟,老公在后面大声喊:“你翻过山去,我开车到梅家坞接你。”我知他在笑话我,不与理会,径直登上一个平台瞄了两眼重又坐回车里。心想今天若没开车来我一定会拽着他翻过去的。由此可见,驾车也有不便的时候。
车调头我们又来到村的东头,密林间依然是漫山遍野青翠的茶树。路尽头有一条石子小路通往密林深处,一问果然是通往九溪的,二十多年前我和老公(那时还是男朋友)曾经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从九溪走到龙井。也是这个季节,那天也是下雨,我们俩撑着一把大红的伞走在这绿荫环抱的小路上,可谓万绿从中一点红。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条小路依然保持着原样,世界的变化天翻地覆,这里却不为所动,真是难得。
村里的路从东到西也就一里多路,如不进店品茶,半小时就能走个来回。若需购买茶叶,这里的应该较为正宗和便宜,品质到底如何还得自己掌握。
在这里与地名、茶名同用龙井一词的还有龙井寺和龙井泉。从原路回到村口牌坊,出牌坊五十米就有一石块竖在路边,上书“龙井问茶”。
走进石牌坊,踏上窄窄的青石板路,跨过清澈的溪流,掩映在绿荫从中的一个四合院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龙井寺了。
龙井寺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宋熙宁(1068-1077)年改寿圣院,元丰三年(1079)时,辩才禅师自天竺归老于此。元末时,寺院荒芜。到了明正统三年(1438),浙江总督李德将龙井寺移建于风篁岭下,历史上的龙井寺殿宇恢弘,建筑华丽,后历经沧桑,多数建筑被损毁。建国后寺废,辟为茶室。这就是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龙井问茶”。
院内坐北朝南的清虚静泰已成为游人茗茶赏景的佳地,每日都有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品茶,周末更是座无虚席。大殿四周的走廊上摆着茶桌和藤椅,人们三五一堆边品茶边静静地享受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
穿过院落西侧的一个小门,有一椭圆形水池,直径仅一米出头,围栏的石头雕刻着精美的祥云图案,这说是与虎跑泉、玉泉并列西湖三大名泉的龙井泉。
龙井泉本名龙泓,又名龙湫,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龙井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大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
龙井泉水出自山岩中,水味甘甜,四季不干,清如明镜。龙井泉的水由地下水与地面水两部分组成。地下水比重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搅动井内泉水,下面的泉水会翻到水面,形成一圈分水线,当地下泉水重新沉下去时,分水线渐渐缩小,最终消失,非常有趣。记得三十年前,我曾来此玩耍,也学旁人取一枚硬币,轻轻放于水面,可漂浮数秒方才沉下。我本想再用硬币试试,可随身哪里可寻一分二分的硬币。
这泉水原本清澈透明,因今天下雨略显混浊,问旁边一保洁工,茶室的龙井茶是否用此泉水泡制,答:否,是自来水。
龙井泉所处风篁岭,山色清秀,泉水淙淙,林木茂密,环境幽静,古朴的亭阁隐于山林之中,是西湖外围一处闻名遐迩的风景游览地。品茶之余,走入后山,赏山景,观修竹,到溪边嬉水,听鸟语婵鸣,何等惬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