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余秋雨图书馆里都有些啥

(2009-09-01 16:11:26)
标签:

图书馆

无线电波

大师

余秋雨

杂谈

分类: 戏谑录

于德清

 

这是一个属于余秋雨大师的季节。不只是因为,现在已经是长城内外凉风阵阵,大河上下秋雨滔滔。对于身在上海而心怀万古的秋雨大师来说,好消息来自遥远的四川盆地。“都江堰的三所图书馆的建成了”,“余秋雨”三个字变成了当地物质性的存在。半年来没有什么消息比这个更好了,秋雨大师身倚捐款之门,回首却把博客急就。

可以想象,当秋雨大师在其博客上发布一道道利好消息时,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当李白说“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想像到,来自都江堰的好消息无线电波是如何快速而准确地传到了上海,又传遍了世界。捐款门或许就此如愿结束了。网络时代就是有这样的好处,而在过去,由于蜀道的艰难,秋雨大师真不知要何时才能向天下人证实自己的清白。

图书馆建成,秋雨大师也就功德圆满了。不过,坦率地说,吾对余秋雨图书馆的确怀有非常强烈的好奇之心,很想知道这几个图书馆里究竟有些啥?据秋雨大师称,三所图书馆共藏新书3万册,每所学校1万册。3万册图书全由余秋雨出资购买,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涵盖中国文学以及外国文学领域数千种传统经典名作。然而,据媒体报道,都江堰方面的说法则是,余秋雨此次捐的图书大部分是他担任名誉董事长的“九久”公司策划推出的。可惜,我不是无线电波可以轻松地翻越巴山蜀水,也不是拥有千里眼的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真相看清。如果,媒体报道属实,这几所图书馆则难免有转移九久公司库存之嫌。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个图书馆的书架上如几乎全是“九久”图书,又是怎样的一种视觉冲击效果。幸好这只是书籍,而不是鸭脖。

接下来,事情或许不会如秋雨大师所愿就此了结。无论是媒体,还是网友都已经提出质疑。鉴于有必要回应网友质疑和摆脱图书的怪异形象,强烈建议都江堰方面把开放和开发余秋雨图书馆提上议事日程,使其边际效益发挥到最大。经过将近半年的媒体爆炒,余秋雨图书馆已经蜚声中外。就知名度而言,其或许已经成为都江堰排名第二的“人文景观”。这个年代,知名度往往就是吸引游客的卖点。上海的楼脆脆悍然匍匐在莲花河畔之后,前来参观建筑史上奇迹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这不但成为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更有东北的旅行社为此开发了一条新的旅游线路。其口号是“看上海倒塌楼盘,观世间人情冷暖”。倘若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情况下,开放余秋雨图书馆也当是非常可行的。鉴于图书馆是非营利性机构,可以不收门票,但是参观者必须至少向图书馆捐赠一本图书。这既给了全国各界好奇人士“瞻仰”余秋雨图书馆的机会,也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而更多的新鲜书籍则可淡化图书馆疑似九久公司库房的不雅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