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山西煤矿重组又是权力博弈大舞台

(2009-08-28 09:01:44)
标签:

山西省政府

权力

煤炭企业

博弈

杂谈

分类: 骂街录

于德清

 

据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山西省启动我国规模最大的企业重组行动,矿井数将由2598个压缩到1000个。大型煤矿企业将是煤炭兼并的主角,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地方骨干企业经过省政府的同意也可以兼并附近的中小煤矿,而中小煤矿中间也可以自愿组合,但重组后企业规模不得低于300万吨。按照计划,山西省拥有企业主体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变成100个左右。

山西推动如此大规模的企业重组的确有些出乎预料。自上个世纪国企改革的高潮之后,这种政府推动的大规模企业重组行动已经非常罕见。而与国企改革不同的是,此次山西的企业重组涉及国有、民营、私人等不同性质的煤矿。这实际上是,以行政命令干预企业的经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是合法成立的企业,则其正常的经营活动政府就无权进行干预,尤其是兼并重组这样重大的事项,山西省政府代行2000多家企业董事会之责,则其越轨行为未免有些太过。

此次煤炭企业大规模重组实质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大洗牌,必然又是一次权力博弈的大舞台。重组号称是自愿组合,但是,过程对中小企业来说却是十分不利的。中小企业如欲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而大型企业要吞下身边的几块肥肉,最终大多要通过对权力的“收买”而摆平。尤其是在地方骨干企业的认定以及兼并其他煤矿的过程中,山西省政府以及地市级政府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角色。这无疑为相关官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巨大空间。

山西省政府利用公共财政为企业重组买单,也是令人质疑的。按照新出台的煤炭企业重组补偿机制,不论是国有煤矿还是集体,民营,个体煤矿,只要是证照合法的企业,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都将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规定,对他们的资产和资源给与补偿。按照常理,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必然要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对方。这个价格中不但包括其现有的资产,实际上还包括未来的收益。因此,这本来无需政府补偿。山西省政府要退还被兼并企业剩余资源量的价款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这笔价款本身就已经包含在了企业的卖价当中。这样做只不过是在利诱企业服从自己的行政命令。不过,这对山西的纳税人来说,则是非常不公平的。

长期以来,山西煤矿开发混乱,矿难不断,造成了巨大的负面社会影响。或许,山西方面意图通过这场兼并重组彻底扭转乱象,让那些安全条件差的小煤矿再无生存的空间。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最重要的渠道是加强监管,然而,这个渠道可能是效率最差的。在山西,煤炭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主政者所面临的现实很可能是基层安监权力机构的瘫痪。这使安全生产各项检查都流于形式,成为过场。推动煤矿企业的大规模重组,或许是迫不得已而出的下策。如此作为其实不过是一错再错,山西不要带血的GDP,当然也不能要不尊重法律和产权的煤炭。山西煤炭乱局根在对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大规模企业重组不是让煤矿实现良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约束权力反而赋予权力更大的威力,若不能起到以毒攻毒的疗效,反而带来无毒俱全的结局岂不是得不偿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