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德清:打破垄断废除成品油定价机制

(2009-07-10 11:16:06)
标签:

电信

经济

石油垄断

原罪

能源市场

杂谈

分类: 骂街录

于德清:打破垄断废除成品油定价机制

于德清

对于此轮成品油涨价,发改委的官员们一语不发,中石化的“权威专家”们则发起了舆论冲锋,先是抛出了“油价上调尚未到位论”,继而又祭出“国内裸油价低于美国”论。尽管这些论调之荒谬已经到了不值一驳的地步,然而,它们还是有价值的。它们唯一的价值就在于——其充分证明了成品油定价机制在现实与理论意义上的完全破产。

有的改革属于一出生就风华正茂,而成品油定价机制则从其受孕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是一个行政权力与垄断相媾和的怪胎。因此,其出生后的每一声啼哭都荒腔走板。成品油定价机制貌似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垄断地位不改的情况下,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定价权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的事实。

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有“原罪”的。这个“原罪”不是别的,正是去年12月19日油价下调所确定下来的价格原点。那时,北京93号汽油从每升6.37元降到5.44元。虽然,后来又经过了燃油税改革,油价未再上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价格的确定是符合市场理性的,因此,也就决定了此后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的任何一次与国际接轨,都是一次严重的出轨。于是,我们看到,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际原油价格为80美元的时候,中国人会很有希望用上140美元时的成品油。成品油定价机制原罪的基础,正是对石油垄断巨头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因为,这个原罪的存在以及有关方面不肯正视这一原罪,只能使每一次油价上调都成为对民众的欺骗与自我欺骗。

无论能源安全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多么重要,成品油都应该采取市场定价,而非现在仍然是为一小部分人操控的秘密定价。而在一个垄断的市场中,则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市场价格。固然,成品油定价机制中机关重重,难以让人看清真相,但是,国内能源市场也仍然是在太阳之下,也就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中国的能源市场必须要打破国有巨头的垄断地位,无论是从采油到进口、生产、销售乃至期货市场的建设,这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应向其他资本开放。然而近年来,国内能源市场不是开放而是进一步倒退,甚至在产业的终端——民营加油站的市场也已经被步步蚕食。垄断的加剧只能使国内成品油进一步失去价格弹性。所以,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能反映市场价格,确切地它只是反映了一小撮人所认定的价格,和事先算计好的利益。

不能反映市场信号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对于国民经济来说,其实和一个“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并没有什么区别。资源性产品价格的紊乱必然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尤其是在尚未摆脱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神经性官能症只会大大增加复苏的成本,延缓经济复苏的步伐。当然,这还并非为石油垄断所付出的全部社会成本。油价上涨的不合理,无疑会给普通民众带来切实的被剥夺感。这只会起到激化社会矛盾的负面效果,严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如果以能源安全为借口来维护垄断,那么,我们只能说,石油垄断已经危及经济安全,危及社会安全。为了一小部分石油垄断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付出如此巨大的社会成本究竟值不值得?这需要有关决策者仔细衡量。

我们无须去认真研究成品油定价机制各种法门,因为,这根本不值得研究。这个制度只是一个摆设,是一块为垄断遮羞的红布。在成品油价的纷争中只有一个真问题,那就是国内能源市场的垄断何时能打破?打破了垄断,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而这个过程中的,则需要发改委把那只掌握成品油定价的手拿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