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篇:9:思辨哲学的终结和历史转向。

(2023-04-07 11:12:31)

哲学篇:9:思辨哲学的终结和历史转向。

传统的逻辑自洽的思辨哲学已经达到它的终结,正在面临时代变迁的新的召唤。

我很赞成这样的见解,通过一个已知的数学模型(已知的知识体系)进行运算(演绎推理),得出的结果必须符合这个已知数学模型的一切规定性,这就叫逻辑自洽。但这种自恰在演绎逻辑中,不允许在已知的数学模型一切规定之外,出现与其相矛盾的另外的解。

各种逻辑自洽的哲学思辨,本质上都是认为自己学说是完全符合一个预先设定的原则与这个总体原则是没有任何相悖的。问题在于这种逻辑自洽总体原则的设定是否真切,以及它们的界限所在恰恰是种种逻辑自洽的哲学思辨不予思辨的

人类的时代经历了“认知革命”的近万年的历史过程,在这近万年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的视野从外部世界的本原思辨逐步发展为认识的自身思辨;从神创世界的思辨,发展到逻辑创世的思辨;普遍必然的绝对知识基础思辨,发展到认识何以可能和何以能够与自在事物一致的思辨从主体外存在的思辨,发展到存在者的存在的思辨,以期达到一种认识和存在的形而上学终结。可是这样的形而上学终结的思辨,始终没有能够达到它的彼岸。如上世纪现象学者胡尔所说,这实在太难了。对晚年的胡尔来说,其现象学观念竭尽殚虑地力图发现认识论的新大陆,似乎看到了上帝的应许之地,但始终无以进入这块应许之地了。

格斯在十九世纪1886年写的《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认为:“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已故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0年出版的《大设计》的一开首则宣称:哲学死了。哲学不上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现代发展的步伐。在我们探索知识的旅程中,科学家已成为了火炬手”。

124年前,恩格斯认为哲学只留下一个纯粹的思维逻辑领域;124年后,霍金则认为,哲学死了。怎样看待恩格斯和霍金的不同见解呢?哲学将究竟如何呢?

当今时代,电脑、互联网、逻辑智能、生命科学、宇航技术等等的高度发展正在日益改变着世界,给人类提供了时代的思想变革。面对科学力量日益增强地决定和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思想、精神、生活和命运,就哲学的发展而言,传统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思辨哲学在今天已被完全边缘化了。

哲学则必然转向,转向恩格斯所言的成为思维逻辑自身领域的科学。这种思维逻辑自身领域的科学的实在内容,即是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探究。其丰富内容包括:人类意识结构的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联结的探究;感官知觉的生物进化塑造和概念思维的文化演化塑造的探究;语言符号系统在人类意识活动中介入的探究;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概念生成和概念思维意识形成的探究;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机制的探究;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思想活动和精神意志在人类意识结构中发生的探究;自然之物利用到概念之物创造的人类智能的探究,等等。由此,哲学没死,也不会死,哲学仍将行进在它的时代旅程,折射出哲学的智慧之光。

当代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电脑逻辑智能的出现,人类的文化演化,正在从以色列学者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所阐述的“认知革命”时代转向了“智能革命”时代的更高迈进。特别是对电脑智能能否获得人类水平和超越人类水平的自我意识和思想功能,能否实现人脑功能和电脑功能融合的人机一体人类意识结构和意识结构运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形态,在人脑和电脑间实现生命意识转移,已成为时代变迁对哲学智慧的新召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