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篇: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2023-05-04 11:21:57)

哲学篇: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给人的印象是:术语云集,错综盘踞,包罗自然和精神的一切在世现象。人们大多津津乐道于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哲言采撷,如,诗意地栖居、向死而生等等,而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逻辑基础并无多大潜心的关注和分析。

海德格尔认为,与往哲学的最大问题是耽搁了存在问题的发问。例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从来没有深思“我思”是一种怎样存在,以及对“我思”的生存地基进行清理,使得“我思故我在”一直沉沦在晦暗中由此,哲学需要进行存在者存在的发问,“彻底解答存在问题就等于说:就某种存在者 ﹣ 即发问的存在者 - 的存在,使这种存在者透彻可见”。

海德格尔学说显现了一种德国式的哲学思维,如黑格尔的逻辑学认为概念有普遍、特殊、个体三个基本环节,并由普遍概念绽出特殊概念和个别概念,思想的判断和推理全在于普遍、特殊、个别的三者关系。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同样设置了一个最优等级的“此在”发问的存在者。以“此在”的术语设置为存在哲学的核心和一统,通达一切特殊和个体的在世现象。海德格尔把一切在世现象,无论是自然的在世现象和精神的在世现象,都统摄于“此在”的发问、操心、上手、现身、领会寻视、去远、因缘。有学者认为海德格尔的“此在”是本原论的,有学者认为海德格尔的“此在”是认识论的,亦有学者认为海德格尔的“此在”是现象学的。

 

在海德格尔那里,发问的存在者,在“此在”这个术语加持下,其本质是“操心”,通过在之中、上手、现身、领会、寻视、照面、标识、去远、因缘;本己性、始源性、结构性、生存性、整体性、空间性、时间性、历史性;自我、筹划、情绪、常人、沉沦、闲言、好奇、二可;罪责、良知、向死而生、本真、能在等等错综盘踞的术语连缀,“此在”所营造的自然和精神的在世现象。

对现象一词,我们决不可以常识地理解,现象是一种表面的东西,现象一词在海德格尔那里是有其特别涵义的,即现象是:“就其自身显示自身者,公开者”。通俗地说,现象是事物存在的自身公开。我们在评析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时,第一要牢牢把握“此在”一词的涵义,第二要牢牢把握现象一词的涵义。在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中,是没有自在世界存在的,未经“此在”在之中的发问、操心、上手、现身、标识的自在世界是不属于存在范畴的。

怎样来评价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呢?特别是他所研造的众多术语连缀能否帮助我们廓清思想呢?我以为,海德格尔的学说,在本原论和认识论上并没有新的开拓和建树。对于本原,海德格尔以“此在”在之中的发问、操心、上手、现身、领会标识、去远、因缘营造在世现象,这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以概念为自身根据的以自身为对象、否定自身、返回自身,从低级形态变易、过渡、发展到高级形态,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自然,生成自然和精神的全体世界,并无实质不同,只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另搞了一套比黑格尔逻辑哲学更为复杂奇特的术语连缀罢了对于认识,在海德格尔那里,“认识是此在在世的一种样式”,除此之外并以深入的探究和勘察远不如康德的先验哲学对感知和认识所经历的感性、知性、理性的心灵步骤整列制作,倒有着切近人类意识结构的思想启示。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认为存在是由发问的存在者的在之中的操心、上手、现身、领会标识、去远、因缘等一系列术语的连缀成就的。存在的种种在世现象在本己和始源上都来自于发问的存在者营造,这样的本己和始源不应沉沦于常人的遮蔽,而应激发起向死而生的智慧和诗意地自由栖居,显现自我的本真和能在,自我的生存意义。这是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为主体的生存和主张。

海德格尔创立的是一种“此在”和“现象”统一的存在哲学,主张的是以发问的存在者为核心的在世现象营造和自由栖居,尽管有其主体自我统觉的思想积极意义,但其逻辑基础是有根本性的缺陷的:

第一,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关于存在是发问的存在者的营造的哲学思想,揭示了一切在世现象都源自于人 - 发问的存在者的操心、上手、现身、领会、去远因缘。但深入勘察和思考,存在的全体并不能仅限于发问的存在者的营造。海德格尔的发问的存在者的营造,实际上只能界限于人类感知和认识建构的在世现象,这种人类感知和认识建构的在世现象,并不能扬弃和取消广垠的非在世现象的自在世界。存在的全体应该既包含在世现象的存在更包含自在世界的存在,而自在世界存在才是在世现象生存的自然基础。如同海面上漂浮的冰山,在世现象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海面下则有着非在世的自在世界的巨大冰基。

所谓在世现象,并不是事物存在的自身公开,而是人类意识结构心灵步骤对所接触到的意识外的自在世界的整列制作,这种人类意识结构心灵步骤对自在世界的整列制作,造就了一种由表象和概念组成的现象世界,也就是康德说的“现象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并认为“哲学则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然而,问题在于,如果没有人类意识结构心灵步骤的整列制作,意识外的自在世界并不会生成在世现象。没有自在世界的存在,人类意识结构的心灵步骤,即发问的存在者既无以生存,亦无以对意识外的自在世界进行整列制作,从感知到认识,表象到概念,生成在世的现象界。

第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以“此在”的展开,研造别出心裁的众多术语。综观《存在与时间》著述的前后各个章节,充满了术语连缀的各种加持,不少术语既可以正理解,也可以反理解,犹如林中路,路径和方位很难确定。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阐述,几乎完全依靠术语的连缀。众多术语连缀尽管在海德格尔那里自视为纯然自明的,而实际上何以需要如此的术语或者把思想理论放置在术语连缀上是十分可疑的,这样的术语连缀既缺乏简明的逻辑有序性,又缺乏透彻的通达性。

第三,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并没有进行过人类意识结构的探究。而以人类意识结构探究的视角勘察:1、所谓的发问的存在者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意识结构。人类的意识结构不是先天自明的,而是需要从地球生命史的生物进化和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中来获得自身寻明的;2、人类意识结构是以身体系统的感官知觉为根基,符号系统的概念思维为加入和主导的。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的联结,形成了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首先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与自在世界的接触,生成感知的经验对象;接着以概念思维的符号指称和经验对象的联结,形成名称和定义的概念抽象构造,生成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进一步通过概念思维的抽象之抽象建构,生成种种思想对象和精神现象的人类意识结构运动,自然之物的利用上升到概念之物创造建构的文化世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其根本缺陷是,缺乏对人类意识结构的探究,未能把人类世界的建构,放置于无限广垠的自在世界地基上。海德格尔以人类世界为存在全体,悄然地把无限广垠的自在世界从存在的全体中取消了。

第四,在空间和时间的问题上,海德格尔认为空间和时间都源自“此在”的生存,应从生存论中加以阐述。如,空间产生于“此在”操心、上手,现身照面、寻视、去远这样的操心、上手,现身照面、寻视、去远、形成了生存位置和活动范围导致了空间发生。而在世现象生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着丰富的时间性,如,此在的时间性、领会的时间性、现身的时间性、沉沦的时间性、话语的时间性、寻视的时间性、操劳的时间性、理论揭示的时间性、世界之超越的时间性,等等,等等,等等。对于空间和时间,在哲学史和科学史中历来众说纷纭。在哲学上有经验时空观、数理时空观、心灵时空观,如康德认为,空间是心灵外感的广延,时间是心灵内感的先后;在科学上有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有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时空观,有宇宙大爆炸的膨胀时空观和收缩时空观,等等。各种时空观的都源自于经验观察和发现的不同思想综合,各有界限,是不能仅此一说。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生存论时空观,显然是众说纷纭之一,是不唯我独尊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