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篇:8、哲学史三个基本发展阶段——(2)

(2023-04-06 10:04:39)

三、现代主体论。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一种新的哲学思潮把目光和视投向了人为核心的主体实在,期望通过为核心的主体实在的碰,找到哲学的终极所在,存在的终极所在,世界的终极所在,时空的终极所在,人的终极所在。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现代西方哲学,其主导层面从康德的心灵步骤的思辨转向了人为核心的主体实在。这种主体实在,既承续和批判了康德,又承续和批判了黑格尔,从外在本体绝对的一元绽出,转向了内在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绝对的一元绽出。

这种主体绝对的发掘首先是语言分析。英国分析哲学运动掀开了这一页。

在分析哲学看来:

第一,语言是一个可触碰的主体实在。我们意识中的世界都是通过语言名称定义、描述和图示所建构的。语言是一种建构世界主体实在方式,离开了语言这个建构世界主体实在方式,世界便无以命名、无以定义、无以描述、无以图示无以建构

第二,哲学上的种种分歧和缠绕不清的问题都是语言使用不当造成的,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法分析通用的语法标准建立,确立语言使用的逻辑空间,澄清和消除一切因语言使用不当和非逻辑的混乱和误解。与往的哲学因走错了方向而当解构,语言分析治疗则将带来哲学还原和

分析哲学语言和哲学的关系,独辟蹊径地开辟了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然而,当我们追问,通用语法标准在哪里?又如何自证是唯一绝对?分析哲学满怀激情和种种精致设计,遇到了真正的困难,陷入了越说越麻烦,越说问题越多越说越让人糊涂而无法说清的泥潭。

现象学则从心理学关于“意向性”的意指和行为的双层结构中获得启示,认为“意向性”是一种既意指对象构造对象的纯意识行为。在现象学看来,这样的纯意识实在地关乎到了认识的何以可能和认识与自在事物的一致。只要我们悬搁经验生活和自然科学干扰和遮蔽,把纯意识完全裸露出来,就可以直观纯意识是怎样既意指对象又构造对象的。现象学认为,哲学的真正任务就是要深入地、严格地进行主体清理,和盘地托出那个被遮蔽的纯意识开拓出认识论的新大陆

怎样来清理和托出那个纯意识的意向行为的主体绝对呢?现象学有一套加括号、中止判断、存而不论“悬搁”步骤。在康德那里,先验的心灵步骤是可以通过抽一切经验质料的设想而被揭示的,只不过康德一直没有告诉我们抽的方法和步骤。现象学者胡塞尔则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加括号、中止判断、存而不论的步骤把纯意识完全托露在我们面前。有趣的是,康德虽然没有告诉我们抽去一切经验质料的步骤,却告诉了我们纯粹先验的心灵步骤是一种由感性、知性理性组成的架构;胡塞尔告诉了我们悬搁经验生活和自然科学的步骤,却始终未能告诉我们这个纯意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架构,又是怎样能够在主客关系之外,既能凭空意指对象又能凭空构造对象的。现象学者在“纯意识”这个主体架构的自明中遇到了一个解开的“高尔丁结”。

继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则从另一个视域上进行了主体清理。如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存在主义那里,存在并不是主体外东西,而是“存在者的存在”,是由存在者的主体发问所营造的海德格尔把存在者的发问称之为“此在”,认为,没有“此在”发问,我们既不知道“存在”指的是什么,也不会有“存在者的存在”。

存在主义的问题在于:

第一,它以“此在”为主体绝对,可是这个“此在”发问的营造,以及自身的解蔽和敞开,总是要在主客关系中展开的。离开了主客关系离开了客体对主体的刺激、主体对客体的整列,此在如何来进行发问的营造呢?如,没有意识外的自然世界的存在,它如何可能来进行“自然”发问和营造呢?没有“动物”的客体存在,它如何可能来进行“动物”的发问和营造呢?没有社会的客体存在,它如何可能来进行社会”的发问和营造呢?中国古代有屈原的《天问》,全诗3721553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发问如没有种种主客关系的存在,屈原又如何来进行他的天问呢?!

第二,它主张了“物我一体”的整体存在,认为在“存在者的存在”中,是物与我的相符,从而导出了一种完全生成“此在”发问和营造存在者的存在。可是,无论宇宙史的过程,自然史的过程,生命史的过程,人类史的过程,精神史的过程,都不是“物我一体”为绝对的。人类是建立自然世界根基上的一种有限加入这种有限加入并不改变自然世界的根基,始终是自然世界根基有限形态。那种“物我一体”的无限整体形态,不过是存在主义的一种自我统觉的膨胀

综观现代西方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它们各有所见,有着共同的基点。

第一,它们承袭了近代认识论哲学和古代本体论哲学,把本体的哲学视域客体转向主体。在近代认识论哲学那里,主体和客体是二元对于主体论哲学来说,这样的情况就不存在了。主体或以语言实在方式,或以纯意识实在方式,或以“此在”的实在方式,营造“物我一体”世界。在这种主体为核心的一元绝对构造,物我一体,扬弃了主客二元

第二,它们都在各自视域的主体实在中,把本体的形而上学转变为主体形而上学。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都自视甚高地以为,它们的哲学视域是重构哲学和走向哲学终极的必,哲学将终于他们各自认定一元主体绝对。分析哲学认为哲学将终于语言的一元绝对现象学认为哲学将终极于纯意识的一元绝对存在主义认为哲学将终“此在”的一元绝对。如海德格尔所说,形而上学是人的本性,在人的本性中。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虽各有见解不同,然犹如“林中路”最终汇集,在一元绝对的主体清理和张扬中走向主体论哲学的

第三,它们都没有从生命意识是生物进化塑造和文化化塑造的经验历史中从人类意识结构是身体系统的感官知觉和符号系统介入的概念思维联结中探究和阐明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是如何从表象到概念、感知到认识、自主到自我、本能到智能、自然之物利用到概念之物创造,建构人类文化世界的

第四,它们都承续着和怀抱着先验的和先天的普遍必然原则。同康德的心灵步骤是先验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先天的一样,分析哲学的“语言”,现象学的“纯意识”,存在主义的“此在”也是先验的和以先天为原则的。

如何看待现代主体论哲学呢?主体论哲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为核心的主体清理,使哲学在人的主体清理中获得更多的视域和敞开,在这种人的主体清理的敞开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当代而言,我以为,主体论哲学实际上有着深入敞开的领域即转向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探究,建立哲学自身领域的科学

第一,从身体系统的感官知觉符号系统介入的概念思维的两种意识方式联结中,阐明人类的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搞清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各自形成的生物进化的经验历史塑造和文化演化的经验历史塑造。

第二,哲学和科学的协同。

当代电脑智能的发展,正在提供了一个哲学和科学紧密协同的时代契机。即:

一方面,需要哲学转向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探究,以逻辑学发展的新视角,阐明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生成、概念建构、概念智能的逻辑机制,创立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逻辑的基础理论,为当代智能科学提供在电脑中进行概念逻辑逆向工程的思想启示。

另一方面,需要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的创新,为概念逻辑逆向工程提供概念逻辑的电子线路和电子结构的载体。通过概念逻辑逆向工程在电脑中开发,实现电脑智能的自我意识和思想活动,走向未来时代的人机一体的人类意识结构更高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