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篇:15、自我意识的切入和主导

(2023-03-22 10:12:20)

意识篇:15、自我意识的切入和主导

自主是生命意识的基质。生命意识从初始的细胞刺激反应意识到身体系统的感官知觉意识都是自主基质的。人类的不同是,在自主的基上有自我意识切入和主导的自我统觉。自我意识和自我统觉是比自主意识和自主基质更高的生命意识形态。

意识从一开始就是自主的。自主意识在生命体的生物进化塑造中,随着数十亿年单细胞到多细胞的生物进化,脑中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运动肢体的主体结构出现,使得生命体的自主意识由DNA基因复制细胞为生存机体的自主意向行为转变为了大脑中枢、多元感官、运动肢体成的生存机体的自主意向行为。

自我意识与自主意识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自我意识是一种怎样的主体结构塑造呢?

在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被认为是哲学对自我意识探究的开端。我思是怎样从人的心灵中发生的呢?对此,笛卡尔认为,我思是天赋的。天赋就是天性,是没有如何发生由来的解答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哲学认为,一切经验性的意识又都与一个先验的(先行于一切特殊经验的)意识有一种必然的关系,这种先验意识就是作为本源的统觉的对我自己的意识。所有各种经验性的意识都必须被联结在一个唯一的自我意识中。在康德的先验体系中,自我意识源于先验意识的统觉,它使杂多的经验表象被一个先验统觉意识联结起来,构成了一个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康德的见解有一个内在的问题,动物也有意识,动物的意识是否也有着一个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呢?!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

一是认为,自我意识是感性意识自身能动发展的高形态;

二是认为,自我意识是从感性的和知觉的世界存在反思而来的,并且本质上是从他物的回归。然而,这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动物也有感性和知觉的世界,那么它们有没有感性和知觉的反思而来的自我意识呢?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平常我们使用这个字,最初漫不觉其重要,只有在哲学的反思里,才将当作一个考察的对象。在里面我们才有完全纯粹的思想出现。动物就不能说出一个字。只有人才能说出,因为只有人才有思维。黑格尔把能不能说出一个字归结于脑中有没有思维。可是,为何动物脑中没有思维,人类脑中却有思维呢?在黑格尔那里是没有回答的。

在黑格尔逻辑学中,思维缘自于概念。那么,我们能否通过概念来揭示思维和自我意识在人类意识结构中发生原理呢?

这里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概念是什么?在黑格尔逻辑学中,概念是先于一切的,概念决不可认作有什么来源的东西。黑格尔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应该说黑格尔的说法完全是错的。我们不能像黑格尔那样,离开事实,用抽象逻辑臆想的编织来独断概念是先于一切和不能认作概念有什么来源的东西。

概念并不是先于一切的和没有来源的。概念源自于符号系统介入的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抽象构造,这种指称和对象的抽象构造最为重要的是,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地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概念思维的意识,使人的意识活动有了思维的发生。当我们的头脑通过符号的制作和使用,指称感官知觉的对象叫什么的名称指称和是什么的定义指称时,这样的名称指称和定义指称的抽象构造,就在我们的在头脑中,发生了思维事物认识和自我意识。

第二,人类的意识结构是身体系统感官知觉为根基和符号系统概念思维介入的联结。其中:感官知觉的意向行为具有身体系统的自主性,概念思维的意向行为具有概念方式的自我性。因此,自我意识不是康德认为的先验意识就是作为本源的统觉的对我自己的意识,也不是黑格尔认为的自我意识是从感性的和知觉的世界存在反思而来的”,是感性意识的自身能动发展而是主体自身为对象的概念思维中生成的自我认识。

在意识史的实在考察中,正是符号系统的指称抽象构造的切入,在主客关系中,以客体为对象,生成客体的事物认识,以主体自身为对象,生成主体的自我意识。这就是为何人有思维,动物没有思维;人能说出一个语词符号指称的字;动物不能说出一个语词符号指称的字的根本道理。

自我意识的发生,西方哲学,无论笛卡尔的天赋说、康德的先验说、黑格尔的反思说,实际上都没有给出真正的、切实的回答和阐明。

自我意识并不会在一切意识方式中发生。如,动物的感官知觉意识方式就不会发生自我意识。人脑之所以会发生自我意识,就在于人类意识结构中有了一种符号系统介入的概念思维的发生。这种符号系统的概念思维的发生,在赋予一切对象符号指称抽象构造时,就会扩展到以人自身为对象的符号指称抽象构造,这种以人自身为对象的符号指称抽象构造便生成了我、自我、自我意识和自我统觉,这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统觉在人的心灵中发生的普遍必然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