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篇:16、主观能动的主客统一

(2023-03-22 11:58:35)

意识篇:16、主观能动的主客统一。

主观能动的主客统一是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特色。

首先要搞清什么是主体?什么是客体?

一般而言,我们的观念把意识者称之为主体,意识对象称之为客体。有一点须把握,当意识以意识者为对象进行勘察时,意识者在此间亦成为了客体。主体和客体的划分不是自我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意识者和意识对象的互为关系而被观念划分的。处在意识者位置是主体,处在对象位置是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在于:

第一,两者是主观能动的主客统一;

,两者是不可分割和各自绝对的;

,两者统一于实在,都是实在方式。

,黑格尔在谈论生命体时指出,生命体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统一。

近代西方认识论哲学的发展,探讨了认识的本质和界限,认为认识是主体的意识方式对意识外的客体整列,认识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建立在主客关系基础上的

康德的学说揭示了,认识是先验心灵步骤对经验质料的制作,以此为认识的本质所在和界限所在。在康德那里,认识的本质和界限是,心灵提供认识的样式,经验提供认识的对象,两者不可缺一。

在哲学上,传统本体论认为认识本体的反映,是无关心灵步骤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整列的。洛克和休谟的经验论则认为心灵是一张白纸,经验在心灵中留下印象,印象的复本形成了观念,简单的观念组成复杂的观念,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

认识究竟是本体的反映还是心灵的制作,划分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论,亦引起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长期争辩。

客体有没有它的本体方式呢?康德认为客体的本体方式是自在,这种自在是认识无法进入的。其缘由很简单,我们要认识,就要运用我们的心灵步骤,通过我们的心灵步骤整列和制作认识这样的必然结果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感官知觉的表象和概念思维的事物认识都是我们心灵步骤整列和制作的现象界,这样的现象界并不是自在的本体原型。我们完全不能想象,知觉和认识是怎么可以扬弃心灵步骤的整列和制作进入没有心灵步骤整列和制作的自在之物的原型

康德之后的许多学者和哲学家,极力否认和扬弃康德的自在之物,唯物论者认为认识是客体的反映唯心论者认为客体是精神的外化。唯物论和唯心论尽管各己见,但两者都共同认为,知觉和认识可以达到意识外的自在原型,康德的自在之物在哲学上是一种累赘,违背哲学一元论传统的。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理论的出现,则使人们越来越感到“不存在与图像和理论无关的实在概念”。当我们谈论“实在”时,这样的“实在”都不是意识外的自在,而是意识的构造即被我们的意识结构整列和制作为由直观表象和概念抽象组成的“现象界”

至于“物质”是一个语词概念指谓的抽象构造,对物质的定义只能和只能是:这个语词概念指谓的是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物质”的对象。在经典物理学中,“物质”这个语词概念,指谓的是一切直观表象的感知对象;在现代物理学中,“物质”这个语词概念的指谓,进一步扩展到了一切具有物理特性的实在对象,只要具有物理特性,不论对于人的感官知觉是可直观表象的还是不能直观表象的对象都可以被“物质”这个语词概念的指谓所统摄。除此之外,我们对于“物质”的定义,就不能再多言说什么了。

对于“精神”来说亦是这样“精神”是一个语词概念的指谓抽象构造对精神的定义只能和只能是:这个语词概念指谓的是一切可以被称之为非物理特性的“精神”对象。

在我们的意识建构中,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是实在的,两者统一于实在,争辩谁为第一性在哲学上其实是没有意义

至于自在之物,它在我们的意识外。人类通过身体系统的感官知觉与意识外的自在之物发生经验刺激交遇,把来自意识外的自在之物的刺激整列和制作为意识中的直观表象的知觉对象,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合成的直观表象的对象;通过符号系统介入的概念思维的指称抽象构造,由表象到概念,感官知觉提供的直观表象的对象,整列和制作为符号指称抽象构造的事物认识

表象到概念的认识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通过概念思维反思的逻辑必然,意识到意识外有着自在之物存在,以“自在之物”的语词指谓它,生成“自在之物”的概念抽象构造。至于要求扬弃感官知觉直观表象整列和制作概念思维抽象构造整列和制作“现象界”,达到没有感官知觉和概念思维整列和制作的自在之物原型,那无疑是缘木求鱼。

对人类意识结构的探究,我们察觉人类的感官知觉正是在主客关系中,生成意识外的自在之物的客体的直观表象,进而在表象到概念的思维活动中,生成各种概念虚构的思想对象和进而反馈于经验实证的制作和求取。从自然之物利用上升到概念之物的创造实现在人类意识结构主观能动基础上的主客统一黑格尔的逻辑学认为,概念可内化为精神,外化为客体,这样的见解很难为人们接受。然而对人类意识结构的探究,我们将发现一个真正的奥秘:即在人类意识结构运动的能动中,概念确实可以内化为精神,外化为概念之物,在人类文化世界的建构中,内化为精神,外化为客体,实现精神和物质、思想和经验主客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