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EM:胰岛素分泌可预测新发糖尿病患者对降糖治疗的反应
标签:
高血糖c肽胰岛素二甲双胍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导读:葡萄糖负荷后空腹血浆C肽浓度的增加预示着新发糖尿病患者对降糖治疗的反应。C-Pep120/C-Pep0为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个体化方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近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明确新发T2DM患者降糖治疗个体化的预测因素。
在这一单中心研究中,261名新发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1)二甲双胍,随后是格列吡嗪,然后是甘精胰岛素,如果未能达到HbA1c<6.5%,或(2)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艾塞那肽三联疗法。每位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接受75克OGTT检查。研究人员使用aROC方法确定预测治疗反应的因素。
39名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并维持治疗目标(HbA1c<6.5%),无需强化降糖治疗;54名患者需要在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中加用格列吡嗪;47名患者需要在二甲双胍加格列吡嗪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OGTT检查期间的C-Pep120/C-Pep0比率是对治疗反应最强的预测因子。比值<1.78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比值>2.65的患者更可能通过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来实现血糖控制。在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中,HbA1c下降独立于C-Pep120/C-Pep0比率。
由此可见,葡萄糖负荷后空腹血浆C肽浓度的增加预示着新发糖尿病患者对降糖治疗的反应。C-Pep120/C-Pep0为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个体化方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来源:梅斯医学
阅读延伸
C-pep120/C-pep0比率的定义与临床意义
C-pep120/C-pep0比率是糖尿病领域用于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动态指标,通过比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20分钟(餐后2小时)与0分钟(空腹)的血浆C肽浓度比值,反映机体对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1. 指标构成解析
(1)C-pep0:空腹状态(口服葡萄糖前)的血浆C肽水平,代表基础胰岛素分泌量;
(2)C-pep120:口服75g葡萄糖后120分钟的血浆C肽水平,代表餐后胰岛素的峰值分泌量(或储备能力);
比率意义:比值越高,提示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越强,胰岛素储备功能越好;反之则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储备功能下降。
2. 临床核心价值
该比率是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个体化方案选择的关键预测工具。研究显示:
(1)比值<1.78:患者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反应较差,更可能需要联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或其他强化治疗(如格列吡嗪+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
(2)比值>2.65:患者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反应较好,多数可仅通过二甲双胍实现HbA1c<6.5%的目标;
(3)比值介于1.78-2.65: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加用格列吡嗪)。
3. 应用注意事项
C-pep120/C-pep0比率主要用于新发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决策,尤其有助于避免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尚可的患者过度使用胰岛素,或对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延误强化治疗。但对于病程较长、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糖尿病患者,该比率的预测价值可能下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