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如何启用抗凝药?抗凝血风险评分表
标签:
心房颤动抗凝药抗凝风险评估表脑卒中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众所周知,心房颤动(下简称房颤)的患者容易导致心房内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则有很大可能发生大面积脑梗塞,往往导致患者昏迷、严重残疾,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血栓脱落还有可能导致四肢、体内重要脏器如脾脏、肠道等的梗死,预后差,故此类患者具有明确的抗凝指征。
抗凝血风险评估
房颤栓塞风险评估主要采用CHADS-VASc和CHADS评分系统,用于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等血栓事件的风险,并指导抗凝治疗决策。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血风险评分标准表,分为血栓栓塞风险评估(CHADS-VASc评分)和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两部分:
1.CHADS-VASc评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用于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总分0-9分,分值越高风险越高。
临床意义:
0分:低危,无需抗凝(可考虑阿司匹林或不治疗)。
1分:中危,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抗凝或观察。
≥2分:高危,需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
2.HAS-BLED评分(出血风险评估)
用于评估抗凝治疗中的出血风险,总分0~9分,≥3分提示高风险。
3.注意事项
(1)综合评估:需平衡血栓与出血风险,例如CHADS-VASc≥2分但HAS-BLED≥3分时,可优先选择出血风险较低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
(2)动态监测:定期复查评分(如每6~12个月),尤其当患者病情或用药变化时。
(3)个体化治疗:高龄、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需调整药物剂量。以上评分工具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结合患者整体情况制定。
前一篇:心脏装支架,别停两类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