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如何判断患者风险?评估量表怎么用?

标签:
脑卒中中风脑血管意外卒中评估量表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近年来,脑卒中一直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中风,但你知道吗?40岁以上人群只需花1分钟,对照8项危险因素,就能提前判断自己属于“低危”“中危”还是“高危”中风风险等级。今天咱们把医院常用的《脑卒中风险评分卡》简化成“自查指南”,看完就能给自己“打分”,早筛查、早预防太关键。
1.脑卒中高危人群评定——“8+2”危险评分卡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推荐的脑卒中“8+2“危险评分卡,是居民进行脑卒中风险自我评定的常用量表之一(见表1)。脑卒中“8+2“危险评分适用于40岁以上人群,由8大危险因素和2项警示病史组成。
8项核心危险因素: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血脂异常或未知;
(3)糖尿病;
(4)吸烟;
(5)心房颤动;
(6)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6kg/m2);
(7)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
(8)脑卒中家族史。
2项警示病史:
(1)发生过脑卒中;
(2)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脑卒中“8+2“危险评分将40岁以上的成年人分为脑卒中的低危、中危、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具有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或者发生过脑卒中;或者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中危人群: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之一。
低危人群:具有少于3项危险因素,且无慢性病。
2.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或复发?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治脑卒中。
1.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戒烟限酒、避免久坐;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2.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