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摄入膳食纤维能清除体内致癌物质?

标签:
纤维素食物燕麦蘑菇癌症健康 |
分类: 健康新知 |
美国波士顿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或有助于清除致癌的“永久化学物质”(PFAS)。这些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因无法自然分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据每日邮报报道,研究对比了两组男性:一组每天三次服用含β-葡聚糖(常见于燕麦和蘑菇)的纤维补充剂,另一组服用大米基对照补充剂,持续四周。结果显示,纤维组血液中的PFAS水平下降8%。这些化学物质常从塑料容器、不粘炊具渗入食物,积聚于器官,增加癌症、不孕症及器官衰竭风险。
研究团队认为,纤维通过形成凝胶,阻止肠道吸收附着于胆汁的PFAS,使其随粪便排出。这项研究是首批科学验证的去除体内PFAS的方法之一,3月刊于《环境健康》杂志。研究涉及72名18至65岁男性,70%参与者血液中检出11种PFAS。
纤维组服用的β-葡聚糖可降低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水平,这两种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高危致癌物,广泛用于消防泡沫和不粘炊具。它们还干扰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然而,研究指出,90%的美国人未达每日推荐的22至34克纤维摄入量,增加结肠癌风险。纤维不仅助排毒,还能促进肠道健康,降低便秘和炎症。
研究局限性在于,PFAS在体内可存留2至7年,四周实验时间较短,需更高剂量纤维和更长研究来验证效果。研究人员还提醒,并非所有纤维都有效,需进一步探索。
阅读延伸
膳食纤维到底是什么?
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在肠道中被细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等有益物质,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常见于水果中的果胶、海带中的藻胶等。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则主要起到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像谷物的外皮、蔬菜的茎等都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在维持消化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诸多重要作用,例如预防便秘,可以吸收水分,使粪便变得松软且体积增大,更易排出体外;还能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吸附胆汁酸,促使肝脏利用更多的胆固醇合成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在摄入膳食纤维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过量摄入膳食纤维(40克/日)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因为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发酵会产生气体。而且膳食纤维会干扰某些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吸收,所以在补充膳食纤维的同时,要注意保证这些矿物质的充足摄入。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肠胃功能较弱者、老年人和儿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需要适当控制,应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既能获得膳食纤维的益处,又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食物来源 :优先选择全谷物(糙米、燕麦)、豆类、蔬菜(西兰花、菠菜)和水果(苹果、猕猴桃)。
后一篇:二甲双胍如何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