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小中风影响将持续10年

标签:
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脑卒中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被称作小中风,其症状与卒中类似,患者可能出现身体一侧虚弱、麻木或瘫痪,以及口齿不清、理解力下降、失明、眩晕等。但小中风的症状持续时间比较短,通常1小时内可缓解,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不过,《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期刊发研究报告提醒,小中风可能为日后发生严重卒中埋下隐患,其影响可持续10年之久。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研究人员梳理了38项此前开展的相关研究,共涉及17.1万名曾发生小中风的病人信息,包括其病愈后的健康跟踪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小中风发作后,1年内出现严重卒中的风险上升约6%,5年内发生严重卒中的风险上升近13%,10年内发生严重卒中的风险上升20%,出现致命卒中的风险上升3%。
该研究认为,小中风是今后发生严重卒中的一种“提前预警”,且影响持续时间之长超出想象。因此,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历的人必须加强预防,以降低未来患严重卒中的风险。
阅读延伸
什么是小中风?
小中风也称为中风先兆,现代医学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后遗症状,但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以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一方面包括动脉硬化或动脉炎等疾病导致脑动脉狭窄,再此基础上血压波动导致局部脑区一过性缺血出现短暂性偏瘫、言语不利等症状。另一方面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阻塞脑部供血动脉,在栓子溶解之前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复杂多样,若发生在大脑前循环则可出现偏瘫、面舌瘫、感觉障碍等症状。若发生在大脑后循环病变,可出现眩晕、耳鸣、平衡障碍、复视或记忆丧失等症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以及补液扩容治疗等。同时,此类患者应进行规范的脑血管病预防治疗。
总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是局部脑组织缺血引起的一过性偏瘫、言语不利等神经功能缺损性疾病,此类患者多属于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应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