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生物学与医学》杂志:35岁后女性长太胖,易患乳腺癌

标签:
乳腺癌雌激素基因突变肥胖健康 |
分类: 女性保健 |
年龄越大,越难控制体重。近日,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在中国科协《癌症生物学与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35岁后体重增加会显著升高患癌风险,长胖越多,风险增幅越大。
为了解体重变化对乳腺癌风险的影响,研究人员对73192名年龄在40~69岁的韩国女性进行了前瞻性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2年。在有35岁体重记录的66870名女性中,约10.72%的人体重有所减轻,体重保持稳定者占比32.68%,体重增加大于5公斤的有35.92%。在这6万多名女性中,发现了790例新发乳腺癌病例。对比结果显示,与体重稳定的女性相比,35岁后体重增加超过10公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1%。
进一步分析发现,绝经前女性的体重增加会带来更大风险。35岁后体重增加5~9.9公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89%;体重增加10公斤或以上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2.23
倍。体重增量与患癌风险呈剂量反应效应。假设体重呈线性增长,35岁后每年体重增加大于0.75公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35%。该结果提醒,35岁以后是女性进行体重管理以预防乳腺癌的潜在窗口期。
阅读延伸
乳腺癌危险因素有哪些?
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雌激素水平的异常。这个遗传因素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遗传病,遗传病是父母有这个病,他的子代会得这个病,但是遗传倾向是当父母或者说直系亲属有这个病的时候,他的子代得这个病的概率就会比别人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比较明确的基因,包括PALB2的一个基因突变。如果说有这个基因突变,得乳腺癌的风险就会比没有这个基因突变的高几倍,甚至更高。这是很明确的。
另外一个就是雌激素水平,如果说雌激素水平异常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比方说我们绝经以后,本来雌激素水平已经降下来了,如果通过外源性的补充雌激素来达到延长生理周期的目的,可能跟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另外生育期的早晚,以及是否采用母乳喂养都有研究,但是不如遗传因素这么明确。
专家提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第一、遗传倾向,如合并PALB2的基因突变的人群,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比没有基因突变的人群较高;第二、雌激素水平异常,如绝经后,或补充雌激素延长生理周期等,均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