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后抢救第一例:晕针
标签:
晕针药物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健康 |
分类: 医生日志 |
病例摘要
李女士,26岁。于2024年2月16日上午9时,准备拔牙的李女士,当局部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后约7~8分钟,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不清,手冰凉,立即测血压110/80
mm
Hg、心跳68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无杂音。按压人中、补液开放静脉通道,5分钟后患者苏醒,不知发生什么事情,看见抢救的医护人员,微笑说:“怎么啦?我没什么事、就是嘴唇麻木”。追问患者有晕针病史。嘱平躺休息一会,喝点热水。医生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继续拔牙成功,医患皆大欢喜。
专家点评
晕针即在针刺,包括针灸、接种疫苗、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多见于年轻而体弱的女性,由于注射时恐惧疼痛、空腹、高热、剧痛、闷热、疲乏、失眠、体位突然改变等引起。
晕针常有短时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晕,继之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心率减慢,血压正常或偏低(严重者可以有明显血压降低),多持续5~10分钟自行恢复,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它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意识丧失。一般很少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更不会出现血清病及皮肤过敏反应等。
病人一旦发生晕针,一般无需用药,将病人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使其平卧,并将患者下肢稍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数分钟后即可缓解,重者恢复时间稍长。但对有心脏病的病人,则需加强监护,以防发生不测。
晕针应与药物过敏反应相鉴别,尤其是本例患者使用利多卡因麻醉更应慎重。因为危重的药物过敏反应是可以致命的,需要立即进行抢救。药物过敏反应的特征: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5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患者临床表现有过敏性休克反应、血清病样反应及其它全身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症状一般有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需分秒必争,全力以赴,按照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就地抢救。
专家强调,晕针与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过程或用药后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反应,尤其对于注射使用易于发生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包括利多卡因时,如出现者两种反应时必须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合理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前一篇:多吃蔬果可增肌?
后一篇:促炎饮食致中风风险增加8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