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肌梗塞高血压心脏破裂便秘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导读: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
北京安贞医院学者发表研究发现,心室游离壁破裂通常发生在梗死后的第一周内。排便、活动、情绪激动、暴食等是心室游离壁破裂的诱因。
排便占所有诱因的37.9%。研究者建议STEMI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并必要时给予泻药治疗,作为预防心室游离壁破裂的措施。
心室游离壁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
北京安贞医院学者发表研究发现,心室游离壁破裂通常发生在梗死后的第一周内。排便、活动、情绪激动、暴食等是心室游离壁破裂的诱因。
排便占所有诱因的37.9%。研究者建议STEMI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并必要时给予泻药治疗,作为预防心室游离壁破裂的措施。
研究连续入选671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78例(1.16%),住院死亡率92.3%。
78例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中,72例获得准确的破裂时间。有63例(87.5%)患者在STEMI后一周内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55.6%的心室游离壁破裂发生在梗死后48小时内。这提示在STEMI早期(48小时内)增强的监测很重要。
此外,14:00 至22:00是心室游离壁破裂高峰时间,51.4% (37/ 72)发生在该时间段。
与晚期(STEMI后48小时以上)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相比,早期(STEMI后48小时内)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随机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
此外,早期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较少应用双抗血小板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少。
研究还发现,能从发生心室游离壁破裂后生存下来的患者更年轻,在住院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更高,并且有更高比例接受急诊PCI。
阅读延伸
老年人便秘的护理
1.排便护理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早餐后或临睡前按时蹲厕,培养便意;有便意则立即排便;排便时取坐位,勿用力过猛;注意力集中,避免便时看书看报。勿长期服用泻药,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保证良好的排便环境,便器应清洁而温暖。
(2)排便注意事项。患者勿忽视任何一次便意,尽量不留宿便;注意排便技巧,如身体前倾,心情放松,先深呼吸,后闭住声门,向肛门部位用力等。
2.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调整是治疗便秘的基础。
①多饮水:如无限制饮水的疾病,则应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000~2500ml左右。清晨空腹饮一杯温开水,以刺激肠蠕动。
②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多食用粗制面粉、玉米粉、豆制品、芹菜及韭菜等,适当多吃带馅面食,如水饺、馄饨、包子等,有利于保证更全面的营养,又可以预防便秘。
③多食产气食物及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如白薯、香蕉、生蒜、生葱、木耳、银耳、黄豆、玉米及瘦肉等,利用其发酵产气,促进肠蠕动。
④增加润滑肠道食物:对体重正常、血脂不高、无糖尿病的患者,可清晨空腹饮一杯蜂蜜水等。
⑤少饮浓茶或含咖啡因的饮料,禁食生冷、辛辣及煎炸刺激性食物。
(2)调整生活方式。改变静止的生活方式,每天保持30~60分钟活动时间,卧床或坐轮椅的老年人可通过转动身体,挥动手臂等方式进行锻炼。同时养成在固定时间(早晨或饭后)排便的习惯。
(3)满足老年人私人空间需求。房间内居住两人以上者,可在床单位间设置屏风或窗帘,便于老年人的排泄等需要。照顾老年人排泄时,只协助其无力完成部分,不要一直在旁守候,以免老年人紧张而影响排便,更不要催促,以免令老年人精神紧张,不愿麻烦照顾者而憋便。
3.用药护理
(1)口服泻药。原则是指导患者勿长期服用泻药,防止药物依赖性的发生。
①宜用液状石蜡、麻仁丸等作用温和的药物,不易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年老体弱、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瘤、痔、疝、肛瘘等患者。
②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刺激性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由于作用强,易引起剧烈腹泻,尽量少用,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
③指导患者避免长期服用泻药,长期服用泻药可能造成依赖性,减弱肠道自行排便功能而加重便秘;同时还可能造成蛋白质、铁和维生素损失,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
(2)外用简易通便剂。老年患者常用简易通便剂,如开塞露、甘油栓、肥皂栓等,经肛门插入使用,通过刺激肠蠕动,软化类便,达到通便效果。
(3)灌肠法。严重便秘者必要时给予灌肠。可遵医嘱选用“1、2、3”溶液、植物油或肥皂水行小量不保留灌肠。
4.心理调适
患者应理解便秘出现的原因,调节情绪,精神放松,避免因精神紧张刺激而引发便秘。患者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提高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水平。
5.适当运动和锻炼
(1)参加一般运动。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参加运动,若身体条件允许,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避免久坐久卧。避免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等,如果不能自行活动,可以借助辅助器械帮助其站立或进行被动活动。
(3)腹部按摩。可做腹部按摩,取仰卧位,用手掌从右下腹开始沿顺时针向上、向左再向下至左下腹,按摩至左下腹时应加强力度,每天2~3次,每次5~15回,站立时亦可进行此项活动。
(4)收腹运动和肛提肌运动。收缩腹部与肛门肌肉10秒后放松,重复训练数次,以提高排便辅助肌的收缩力,增强排便能力。
(5)卧床锻炼方法。躺在床上,将一条腿屈膝抬高到胸前,每条腿练习10~20次,每天3~4次,从一侧翻身到另一侧(10~20次),每天4~10次。
6.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1)培养良好的排便行为,指导患者在晨起或早餐前排便,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蹲厕3~5分钟或用餐后1小时如厕。
(2)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
(3)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患者应避免用力排便,若排便困难,要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7.正确使用通便药物
(1)容积性泻药服药的同时需饮水250ml。
(2)润滑性泻药也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温和的口服泻药多在服后6~10小时发挥作用,故宜在睡前1小时服用。
(4)简易通便剂的使用方法:老年人取左侧卧位,放松肛门括约肌,将药挤入肛门,保留5~10分钟后进行排便。
后一篇:伟哥可治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