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低血压高血压测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血压太低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血压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血压并非越低越好,低血压同样可能诱发脑卒中。
1.低血压也可诱发脑卒中
当血压过低时,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流动,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轻者可能出现头晕、眼黑、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或休克。
同时,缓慢的血流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脑血管狭窄,就容易增加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风险。尤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年龄>65岁、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等危险因素时,低血压更加危险。
所以,老年人降血压不能一味追求正常范围,年龄大者,可适当放宽要求。但具体降到什么程度合适,需由医生判断。
2.60%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有急、慢性之分,急性低血压多出现在大出血、急性心梗、严重感染等患者身上;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都是缓慢发生的。而在慢性低血压中,有一种低血压60%的老年人都有过,它就是体位性低血压。
人体血压有一个自我调节机制,卧位时血压偏低,站立时为了让大脑供血充分,血压会迅速有所上升。一般来说,健康成人不会感到不适,但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减弱,就容易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此外,高血压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因为除年龄外,降压药使用不当也会导致血压调节能力下降,增加脑卒中风险。
【自测体位性低血压】
平卧休息3分钟,躺着测量一次血压;起身后休息3分钟,再测一次血压。
如果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Hg,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说明可能存在体位性低血压。
3.低血压的预防及应对
如果低血压是由疾病(帕金森、原发性甲减、糖尿病等)、药物(抗抑郁药、血管扩张剂等)引起的,应及时诊治疾病,与医生沟通用药。
高血压患者因用药剂量大出现低血压时,最好在家和医院都监测一下血压状况,避免“白大衣效应”影响,再遵医嘱调整药量。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在改变体位时,如:蹲-站、坐-站、卧-站,动作一定要缓慢。此外,不要吃得过饱、出汗后及时补水等,也有助于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发生低血压时,可以喝一杯淡盐水,能快速补充血容量,促使血压上升。
阅读延伸
低血压的危害
1.低血压的患者会出现一些的不适的症状,患者会出现头晕、身体无力,面色无华,昏睡等的症状,进而导致患者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不高。
2.容易患忧郁症,低血压患者会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很多的患者不了解自己是怎么回事,整天的忧心忡忡,情绪比较的低落,久之容易导致忧郁症的发生。
3.发生危险的情况,当人们低血压比较严重时,会出现明显的脑部缺血的症状,患者会出现突然的昏厥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意识不清,因而容易导致出现骨折或是摔伤等的危害的发生,这种情况是比较的危险的,大家要注意。
4.低血压的患者会影响人的听力,对视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低血压患者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6.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患者健忘,失眠,反应迟钝,甚则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卒中的可能,也会导致患者的心脏缺血,或是引起心肌梗死等急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7.低血压严重的情况也会诱发患者出现脑梗塞、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前一篇:高血压是如何破坏脑血管的?
后一篇:心跳超过这个数可能会得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