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17版高血压指南修改了高血压的定义,血压≥130/80即诊断为高血压,取代了原来一直使用的标准≥140/90。这一定义将会使更多的人群诊断患有“高血压”,积极方面的影响是,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130/80
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
根据流行学资料:血压从115/75mmHg开始,随着血压的升高而心血管事件增加。在新的指南中提到,根据观察性资料和荟萃分析:血压在120-129/80-84mmHg和血压<120/80mmHg比较,发生冠心病和卒中的危险比值是在1.1-1.5
之间;血压在130-139/85-89mmHg
和血压<120/80mmHg比较,发生冠心病和卒中的危险比值是在1.5-2.0之间。
血压超过130/80mmHg,其心血管风险增加,诊断为高血压相当于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危险。
因此,对于血压130-139/80-89mmHg的人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预防。美国指南里面并没有提出一旦诊断高血压就需要降压药物治疗,而是根据危险水平进行了不同的推荐。低中危患者只需要改善生活方式,无需服用降压药物,而高危患者则需要改善生活方式+降压药物治疗。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血压的并发症出现,如冠心病、心衰、中风、肾衰竭等。
其实,以上观点与2018我国高血压指南的理念是一致的。
虽然我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定义仍然是≥140/90mmHg,但是提出了对于血压130-139/80-89mmHg这部分人群需要开始关注生活方式改善,并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
我国是一个高血压大国,每年因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心梗、中风的患者很多,而且逐年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因此,一定要重视高血压,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达标,不会出现并发症,不会对生活质量和寿命有影响,千万不要亡羊补牢,后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