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人年龄变老,大动脉发生了硬化,血管的弹性下降。在心脏射血的时候,大动脉不能充分扩张,心脏射血的阻力增加,心肌加大收缩力,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当心脏舒张时,不能充分扩张的大动脉弹性回缩的力量降低,则表现为舒张压降低。也就是说脉压差越大,说明血管变得就越“硬”。
中青年的高血压则与老年人不同,因为中青年的大动脉尚未发生硬化,高血压多是因为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从而分泌较多的儿茶酚胺和肾素,导致外周的中小动脉收缩造成的。在舒张期时,外周中小动脉的阻力增大,导致了中青年的高压不高,低压上升,脉压差变小。
二、脉压差超出范围会影响什么
老年人的血压特点是高压升高,低压降低,脉压差增大。低压过低时会影响心、脑等器官的血液灌注。而降压药则是高压、低压一起降低,所以老年人在服用降压药时,应当注意监控低压,不要让低压降到60mmHg以下。如本文开端所举病例,就是因为降压药物使低压降低,影响了脑供血而引起的头晕。
年轻人高血压的特点是低压升高,脉压差减小。低压升高的原因是外周血管阻力过大,同样也会影响心、脑等器官的血液灌注。所以针对年轻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主张用精神调节,减轻压力,减轻体重等方式调节血压。调节无效者考虑使用洛尔类药物,对抗肾素及交感神经兴奋来降低血压。
三、降压目标应当个体化
高血压可以损害心、脑、肾、眼底和血管多个器官。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无法治愈高血压,但可防可控。保持“管住嘴,迈开腿”的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很好的预防高血压。患了高血压也不要过于担心,只要改善生活方式和坚持服药控制,一样可以享受健康的人生。
但在降压治疗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要把血压降到140/90mmHg这个标准值,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血压目标。尤其是脉压差增大的老年患者,降压时千万别急于求成,为了降低高压而忽略了低压。低压过低会影响心、脑、肾的供血,反而会有生命危险。高龄老年患者可以把高压目标先定在160mmHg,可以耐受的话,再逐步降到150、140mmHg,在降压过程中要保证低压在60mmHg以上,如果出现头晕、心悸等反应,则要提防血压过低引起的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