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耳道疖肿会致面部丹毒

(2015-05-18 05:36:20)
标签:

外耳道疖肿

面部丹毒

健康

医生日志

分类: 医生日志

外耳道疖肿会致面部丹毒                                        右面部丹毒


    一般人认为,外耳道疖肿是一种小病,涂抹点碘伏就得了,其实不然,今日,李婆婆左外耳道疖肿涂抹碘伏后出现外耳廓及紧邻的面部皮肤大面积红肿,并伴发热,医生诊断为外耳道疖肿、面部丹毒。

家住武汉保成路的李婆婆,退休医生、女、66岁,两天前觉得左外耳疼痛,外耳道疖肿自行用碘伏消毒,哪知一天后外耳道周围红肿、发热,逐渐发生左面部大面积红斑,界限清楚5*5平方厘米),查得血象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征象。经主任会诊,诊断为外耳道疖肿并发面部丹毒。经用头孢孟多抗生素治疗一周痊愈。

专家认为,外耳道疖肿多发生在外耳道外1/3软骨部,因该部位皮肤上的毛囊和皮脂腺易被葡萄球菌感染,以夏秋季节多见。其诱因多为挖耳、游泳、中耳长期流脓等损伤或刺激外耳道皮肤;全身的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长期便秘、内分泌紊乱、贫血等,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均易致本病。主要症状以剧烈耳痛为主,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可减退;耳廓触痛明显,在小儿偶一触患耳即哭闹不止。检查患耳外耳道内有单个或多个小疖,呈局限性红肿隆起。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加剧,此点可与急性中耳炎时的耳痛相鉴别(急性中耳炎无耳廓牵拉疼)。疖肿成熟后,隆起处变软或显露脓头。疖肿溃破后,外耳道流出少量脓血,耳痛随之减轻。少数病人易扩散发展为面部丹毒。

专家指出,不要轻视外耳道疖肿,不要轻易自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应到医院接受正规的诊疗。

治疗原则

  1.在起病初期或疖肿未成熟时,可采取局部热敷、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及超短波理疗,每天34次;用蘸有10%鱼石脂甘油小纱条置外耳道内,每天更换12次。

  2.若疖肿自行溃破,可用棉签拭净脓液,再用70%酒精清洁后,置小纱条引流。

  3.疖肿成熟但未溃破者可用细棉签蘸纯石炭酸烧灼脓腔,使其穿破;亦可局部消毒后,用小尖刀挑切,取出脓栓。切开后置小纱条或橡皮条引流。

  4.若全身伴有发热不适者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中医称本病为耳疖耳丁,病机为热毒凝聚,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方药用五味消毒饮(金银花15g,公英15g,天葵12g,地丁12g,野菊花15g)水煎服。中药局部治疗可用耳炎灵滴剂(黄连、黄柏、苦参、大黄各10克,麻油250克,同入锅内,置火上煎炸至黄褐色时即可,候凉备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用于外耳道疖、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浸透小纱条置外耳道内,每日换药1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