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高尔夫中体科训 |
上午碰到一位带小孩子练球的母亲提起博客的事。想起又忘记博客一段时间了。
恰好,上午三个运动员的训练进度令人满意,已经可以完全综合利用各种运动知觉(对器械 本体 身体内运动链的传递 视觉注意切换 任务意识),而非动作控制来完成击球过程。欣喜。
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放弃任何具体动作学习的训练体系。这个体系目标是为球员建立一个自身的接收平台,能将各种继续获得的良好的运动知觉和经验进行自主的吸纳组合,像个黑洞,吸入一切而变得质量越来越大。这个努力终于获得了阶段性成效。
今后,随着其他各项高级运动能力和运动智慧的训练注入,会愈战愈强,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会自动修正,无需搞些修改动作的无聊活动。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产生推陈出新,熟而生巧的效果。当初成立训练营,制定的目标:训练体系提供的不是学习内容,而是一个类似于“修炼”的训练指导环境。
这有别于任何学校和学院。学校需要教会类似“死不抬头 永不用力”,而修炼则需要体会身体各个环节惯量和器械惯量之间的协同,以及主要五条主动力链的运行,深层小肌群控制能力等等复杂的“如何用力”问题;突然性的动作和振动性的头部运动如何妨害了运动任务意识的保持等等有关“头 眼怎么动,动多少”之类的问题。
也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官办运动队,那里主要依赖教练的经验和庞大的筛选淘汰机制。我们没有那个奢侈条件和国家人事保障系统支撑,一旦运动员选拔通过,就期待其成才。
当然,更有别于“诊所”式的教学:根据你的问题,给出处方,监督治疗。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立竿见影,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