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骶髂关节-运动伤害风险和控制
(2013-03-12 14:00:28)
标签:
高尔夫体育中体科训 |
1.腰椎问题
最近又有朋友来电谈到其"教练"让他如何锁死“髋”,如何拧肩之类。
对于这个话题,我是比较敏感的。任何商业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打到球”,从而可以去体味高尔夫带来的乐趣。所以,牺牲某些关节的自由度来对球杆运动实现较为容易的控制,虽然不合理,但可以接受。
但是,唯独对于这个依靠上下互扭,构建啥子“X-factor”的做法,我是深恶痛绝!
运动训练专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关节从上到下,依次按灵活-稳定-灵活……来合理排列。人就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机器”。比如,踝关节比较灵活,膝关节负责稳定,然后是灵活的髋关节,再之后就到了骶髂-腰椎这个部分,负责最重要的人体稳定工作,其后,是稍微灵活的胸椎。而腰椎属于“碰不得”的地方,千万不能去训练什么灵活柔韧,而是需要训练其稳定!
大部分人从来就不是为了表演杂技而生的!所以别去拧您的腰椎。
控制了髋关节不动,拧所谓的肩(实际上,这些“教练”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肩!只不过根据那个Mclean给出的图片,将两个肩峰的联线当成是“肩”。),这个行为其实是在“拧”胸椎,并将扭力作用在腰椎上。长期这样做,不是肌肉酸痛那么简单,是要搞出肩盘突出,这类要命的问题的。
另,除了不能去搞什么x-factor之外,让骨盆大幅度前冲横移来搞啥子“重心转移”,或,让骨盆画圆圈的“呼啦圈”方式也是不可以接受的。同样会伤及腰椎。
我曾经有过两个学生在我不在现场监控的情况下进行空挥练习,然后把训练视频发给我。我都发现其有大幅扭动骨盆的转呼啦圈现象(年龄越小,这个现象越严重),所以,立即让他们停止,以免伤及腰椎。专业训练必须有人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否则,还没“练成”,已经“残废”。
朋友问,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到底“如何转胯”?其实也简单,你在地上间隔5米,等边三角放三个小桩子做折返跑,以点冰跳的方式体验身体快速旋转变向,自然就明白怎么“转胯”了。
2.骶髂关节
上述的腰椎问题,又涉及了骶髂关节的运动。骶髂是个微动关节,但不是“不动”关节。昨天,王立带两个孩子去找刘医生诊治。刘医生也建议训练骶髂的内收和外展功能。当然这个不能过度牵拉。稳定第一!
骶髂的同步同相收缩和外展,耳状面上的运动,虽然其幅度很小,教练如果没有足够经验是观察不到的。但,这在所有运动中都是很重要的。对于高尔夫的骨盆旋转动作,更是重要。
如果这个内容掌握不好,人无法完成快速旋转,也会造成腰椎附近严重运动伤并引发一系列的下肢运动伤。
骶髂不会动,去谈什么骨盆倾角,膝,踝关节角等等站姿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
训练方面,倒也简单,先做大量诱导动作训练培养本体知觉,然后反复鼓励学员“打开或夹紧屁眼”即可。
(又想起那个笑话:某兄发现了高尔夫的最大秘密,要卖给高尔夫杂志:高尔夫打球的感觉就是女人生孩子的感觉。估计朋友们都没有自己亲生过孩子,所以,你们都掌握不了高尔夫的最大秘密了。)
3.运动伤与控制
学习与训练的过程,恰如同小孩子学走步,不摔打多次也很难学会走。也如同学骑自行车。学习过程中,摔个鼻青眼肿,或者摔坏自行车,都是很自然的。可一旦学会了,也就不摔了。
高尔夫学习也是一样,起初会有很多不正确的行为动作,有造成运动伤害的风险。但真正学会了,学对了,伤害的风险反而是最低的。(伍兹感叹其最近的动作学习,“终于有了不受伤的挥杆了”。)
教练的工作,就包括如何判断伤害的风险,并加以控制。因为球是必须要学的,而大量的训练,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受伤问题。这就要求:
-教练必须懂:某某行为可能造成某某伤病。例如,左膝下压而不能顺利弹回,不仅伤及膝盖,也会让腰椎受伤……
-教练要会评估这个风险,在“继续训练”和“停止训练以免受伤”之间进行平衡和妥协。
-训练前的暖身和训练后的充分拉伸是必须进行的。反向运动也有助于保护。
-必须有专业体能和康复人员配合。
最近,第一组八人的技术训练接近尾声,有四人已经通过,还有三人却因为伤病问题而“挂了”,“跌倒在胜利前的最后一刻”。
最典型的是天赐。这个孩子年龄小,自我感知和控制能力弱。因为极具运动天赋,7铁都是按220码以上来打,距离就是降不下来。以不正确的身体动作来完成这样快的杆头速度,受伤是肯定的。所以,我经常把他从“疯打”中拽下来。他却总是辩称:我没用力啊?!
没办法,让他到一边儿玩台球去好了。
好在年龄小,不急于求成,每天早上由体能组“拎走”,去调整身体。
每当听到有家长夸奖自己的孩子十几岁能打300码,必定是“老虎六兹”,我都要苦笑:你别害了你自己的儿子。
旭初很不错,作为队医,每天晚上为孩子们做各种治疗康复,经常一个人忙到12点。常年如此,非常不易。
以后,第一组的伤病问题会日益减少,但新的孩子还会源源不断地到来,还有得忙啊。
后一篇: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