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台湾棒球教练
(2011-04-02 10:33:01)
标签:
体育青少年训练 |
台湾的棒球教练介绍,他们也是到穷苦偏僻地区寻找苗子。看来两地是“不约而同”了。
棒球与高尔夫,主要区别在技术使用的情境有所不同。棒球需要对高速飞行的球做出即刻的正确判断和快速反应,高尔夫有充足的预判时间,技术完成速度也可以做调整。所以,心理上,应激水平不一致。对运动员性格类型要求也不同。
职业运动界里,棒球手向高尔夫迁移是有可能的。但高尔夫改行打棒球,比较不靠谱。
反应时方面,高尔夫球员的反应时超过400有可能是好事,但对棒球手,则是灾难。要理解,反应时的遗传度是很高的。生力方面,棒球允许全面大幅度动员的时间不足,所以肩臂环的拮抗-牵张反射是主要技术环节,高尔夫相反,有足够时间利用下肢到上肢整体,下肢肌肉围度和强度更加重要。所以,棒球下挥时,有腕领先肘的鸡翅膀现象来迅速完成肩臂环-器械8个杠杆的整体牵张,对羽状肌的要求更高。
完成更多环节的协调牵张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更稳定的性格,在训练方面粘液质取得训练效率可能性更高。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可以找样本做试验比较。关联性分析可以由张老师弄个课题。另外,808量表是否可以简化使用,咨询张力为毛志雄和李教授。
多数爱好者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开始参加运动训练的时间也比较晚,E2E方式,更加适合他们。全面动员,达到稳定可重复,需要的身体心理技术多方面的大训练量才能完成。可惜,朋友们是不乐意接受这个现实的,他们更加喜欢“像明星那样”,“用身体打球”。搞不定的话,也有办法,到处找tips。
任何技术形式都是个体身体机能的外在表现。这算是体育界的“公认”吧?可惜,“美国PGA高级高尔夫教练”们,也居然打算在赛前去改造运动员的“动作”。方法还非常幼稚荒唐:“用恶意丑化模仿来打击运动员对已经习得的运动技术的信心。”够混蛋的。害我们丢了奖牌!
假如他们多少知道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的话,那就要问问他们“是何居心”,可以和阴谋论挂挂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