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日记:20100910教师节

(2010-09-10 12:58:23)
标签:

教学

体育

青少年

教师节收到学生们的短信,也发短信给儿子的老师。

燃点一注香,纪念“下辈子还要做教师的母亲”。

 

无论你自己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或者认为其他人有多么伟大,实际上,对于人类整体,个体职责不过是传衍生命,使这种特定形式的“有机物”得以延续。

 

教师,则另有一层责任。

 

s-chuan父子,几个建议的要点:

1.       需要一个真正意义的“教练”。那些开堂授课的教练不是竞技体育运动范畴的教练。尤其是国内外的高尔夫球界,因为高尔夫这项运动长期游离于奥运竞技场之外,同时,其“个体性”特征比较明显,所以,自成体系的建立了一套商业化的“开堂授课”教学系统。(好现象是,许多教练到还不至于将商业广告放在自己的博客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来,这个系统在经历颠覆性的改变。国内外都有这个迹象。

2.       按照庄教授的解释,“在国外,对教练有三个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一要是个运动训练学家,二要是个运动生理学家,三要是个运动心理学家。只有满足了这三条,才能执掌教鞭。”

3.       教练是一个远比运动员要复杂,也更难以把握的角色。所以,教练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外,也要更明白自己的行为角色和应具备的道德意识。

4.       教练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教与学”那样简单,而更像是一种“搭档”。这点,可参考我国的数位金牌教练,如姚滨等的人的故事。

5.       教练与学生之间存在一种盖拉蒂效应,“人需要人”。按照以往已经经过科学实验证实的理论,“老师的高期望让学生的成绩“凭空”提高了5%-10%,因此而被冠以神奇的帽子。”所以,小sc不是我的学生,我期望,他获得冠军,这个期望或许不具备这个“神奇”意义。但,我仍然期望他获得冠军。你们去比赛,是为了去“赢”的!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他的确需要一个真正的教练。

6.       我本人做不了这个“教练”。我还不具备足够的,全面的,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还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更重要的,我没有精力来完成“带孩子”的职责。我还无法不去照看公司的商务。

7.       另一方面,我的训练方法具备更多的“东方”色彩,比较残酷和枯燥。比如,周期性地残忍的“骂”,以这种方式打碎那些无聊的“自尊心”。自尊与自卑本身就是一对镜像。当你彻底摧毁那些无用的“自尊”后,才能真正建立自信。所以,我不会选择“温室里的花骨朵儿”来进行训练。目前国内出现多例“家庭式”高尔夫学习,这更符合“西方”的方式。

8.       从选材角度看,自手型、体态、眼神等几个指标的初步判断,他有“天赋”。而且非常好。正如我所“夸大”的: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高尔夫球手,从他出生那一刻已经决定了。当然,这个是夸大的说法,因为勤能补拙。但,我们无论如何,不希望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很多。竞技体育是残酷的。面对其他一些家长,有些话无法说得出口,比如:别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当高尔夫职业运动员。

9.       他需要去做几个测试,用来指导未来的训练;血清睾酮,磷酸肌酸,血乳酸最大浓度,血红蛋白,最大摄氧量。这些都是和遗传关联度较高的科目。在北京体科所或体育总局门口的体育医院可以做。国外做这些测试,费用比较高,加拿大也是吧?还有,神经系统敏感性的两点阈,用圆规即可,记录下来,作为基础数据以对照检查未来训练的效果。同样,心理素质评测也有一些量化指标。

10.   至于技术方面,现在谈还为时过早。基本上,他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完成竞技任务的技术能力”。可是,基本的身体能力,专项身体能力,专项技术,竞技心理….方方面面,都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先完成基本身体能力训练再说吧。14-18岁,是黄金时期,过了这个时间,就补不上了。半年到一年的走跑跳投一般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可以谈谈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那时候,专项技术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11.   几个具体的问题:

推杆:汽车轮子和火箭的差别。反复自我表象(想象)其中的区别,加强轮子的意识。我们很多球员和业余学习者都没有经历这个基本理论方面的教育。比如,我那个J师弟,每天练习几百个推杆,可从来不去花心思理解推杆的器械特性,物理过程,训练方法…等基本知识。哼!

每一杆都有具体的攻击“点”,而不是“线”。目标越具体,任务意识越强烈,完成质量也就越高。(当然,这需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真的掌握。)

蔑视、“打服”那个球洞,不去计较某一杆的得失。

在果岭上倒着看球洞,选择攻击点。

 

L,已经可以做到,“输都难”。剩下的训练内容:每只杆都要进行千次以上的“忘记”训练,然后,15个训练日的应激SIT训练。那时候,优势才能成为胜势。

营养方面问题大,破坏了消化系统。只能自己重视解决。时刻记住,自己是运动员,是“吃身体这碗饭的”。

感谢黄老板的支持。这样的训练条件,国内哪里去找!?自己想法解决营养问题。

 

(为避免成为“高尔夫博友”,以后,所有标签都不加高尔夫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