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20100923
(2010-09-23 12:56:55)
标签:
教学体育知识/探索 |
Sc:出国期间正是正式开始体能训练的好机会。不妨把专项学习和专项训练先减少些。
体能训练,在14-18岁阶段,正好可以安排成一个大的训练周期,比较符合身体生长的规律。到18-20岁后,考虑转为职业运动员时,正好有个运动员的基本身体素质。要知道,将来赛场上,将要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些“奇技淫巧者”,而是一群“彪形大汉”。
开始3年,每年3个小周期,后2年,安排2个提高周期,同时,大量进行专项学习,和体能共同提高。
急功近利,失败的机会比较大。
体能训练周期安排很讲究。大致次序是:
绝对力量:绝对力量是一切的基础。(不论何种类型的肌肉,肌纤维的质量和体积都是要的。)
速度力量:高尔夫是轻器械运动,由速度力量决定距离。速度力量中,快肌纤维的震颤和拉伸反射要分开来练,练习方法不同。(fast twitch和strech reflex)。尤其是震颤,将来为求得准确,关节运动幅度要减小,如同武术中的“暗器发射”能力。许多人对“增大挥杆半径”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甚至连这个词的定义都没有搞清。
还有平衡、敏捷、动力链连接等训练科目。曾看过mike wier和striker的训练视频,这些内容都有,是非常全面的。
把这个训练要求提出给训练师,让训练师来安排具体的进程并监督。国外的体能训练师似乎比较专业些。(需要懂生理解剖,训练控制,营养等才真正算得上体能训练师。)比起国内那些“健身房”高明多了。
国内,可以去和沈伟羲教练谈谈。
L:技术训练完成。除了右膝,左肩还有些虚力对抗外,整体上算是过关了。1年的心血和辛苦。
最失败懊恼的,是消化系统被破坏。不是因为训练过度造成的紊乱,而是营养条件太差,吃了不洁的东西。食堂营养不够,小店的东西有地沟油?买个自行车,到附近农家搭伙,是个不错的主意。慢慢养胃吧。
下面是战略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赛练结合阶段:自己当球场设计师。
Z:太懒了吧?既然只是肩胛筋膜炎,可以“练和恢复”共同进行。不能偷懒。
的确可以理解,年纪大,社会活动多。可惜,早一年安排系统训练就好了。国内的球手们,欠缺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而是系统训练方案和执行。
周日安排h ,w,看看膝伤情况,改进技术以去除对抗,才能保住膝盖,保住运动生命。
几个朋友进展不错。业余的,能坚持身体训练,能耐住性子不管暂时的成绩,不是件容易事。稳哥提出老J博客中那个女的距离达到250。看了照片。正巧,美国高尔夫杂志也在寻找一个叫做Sadlowskide 的人能够长打的原因。这个人空中carry distance能达到375吗。估计和wL距离差不多。他和那个女的整体动作有相当多的类似。几乎所有的关节都尽可能的伸展。虽然这种打法,在准确性上比较不牢靠。但也是值得研究的。我估计,那个女孩以往应该练过排球羽毛球之类的项目。Sadlowski以前干过冰球吧?
这种动作,对环节配合能力要求极高,5个旋转平面共同运动,最后,要让杆面对正,够难。当然,这个动作,也全面否定了McLean的x-factor。脊柱15个骨节,每个相互错开的自由度不高于2°,整体30°。这是解剖学的结论。怎么会有髋与肩扭转45°?按x-factor的说法,这二位的髋肩夹角有117度了,岂非妖怪?
Wl的杆速被判定为tpi测得的最高杆速,得益于早年的运动员训练和10年太极,有些类似杨权。曾和Jack老头说过,请他多考虑一些东方古法的作用(Oriental ancient skill)。“固执老头”一如既往的固执。
老J师弟了不起,每次见面,成绩变个样,然后又回他自己的计划中去。真够能纠结的。让他做的练习到也没耽误。其他的东西,“我这些练习也有用”,典型的“走自己的路,管别人说啥”,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