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日记:20100905

(2010-09-06 09:31:37)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体育

疲劳的影响,很多时候是看不见的。4轮比赛,女选手,负荷太大。

观察到:第三轮两个鸟后,已经出现兴奋后调整不过来现象。此时,日晒,旧伤,已经造成技术动作走形。此时,以往错误技术动作对身体的伤害也开始显现,手扶左腰,说明左侧的对抗造成了伤痛。但运动员自身却并不知道。具体表现为:

注意定向错误,实际击球时,对球注视时间延长,瞳孔放大。目标残像丢失。(易出现打厚fat)

注意力开始丧失,恍惚;(此时,一旦出现等待,球童应主动打伞,闲聊,不能让球员关注果岭上前组的情况。球员也应采取主动恢复措施,也不应该去反复体验技术动作,如试挥等,那样,兴奋产生过早。)

肌肉应激不足,开始出现“粘滞”,无法动员;

平衡感丧失。

考虑考卡时,去日本陪着走。重要比赛,教练的陪伴作用很重要。只要是“人在”,即使不提供“助言”,一个手势眼神就可以帮助球员恢复正确的心理状态。

 

解决:全面心理训练加心理辅导:一般性心理训练,和:心理应激恢复、兴奋度唤醒、自我效能、运动智力、运动知觉(运动视觉)。

特别重视:自我效能:“这个活儿,我能办。”“看我把你办了!”

至于那种“我有决心,我有信心”之类的抽象性自慰,害人不浅。

另外,球童心理培训和方法培训特别重要。球童应是球员的心理护士。

不知是谁提出的sb主意?提前2个月配备专人球童,让球童把球道背下来…。这个不管用,赛场上的变化可不是背得下来的。球童也不是球员的“司令员”。好的球童,除了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之外,多数时间,是对球员的想法进行“背书”,以强化球员的信念。比如老米和球童间那种对话:

“我要把球干到旗杆右侧!”

“嗯,我看行!开搞吧。”

 

(国内球会都是些专业的“业余”球童,距离、风向、推击线等基本信息提供错误之外,更可恶的,球员已经进入击球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即使球员尚未开始进行握杆站位等实际执行动作,此时,球童却冒出那么一两句,这边有水,那边有山….。类似的心理暗示、诱导,我们以前赌球时到时常常用来坑害对手。让他反复观察障碍,果然就打到障碍里。哈哈。)

 

两个比赛连续,身体吃不消的。体适能训练不足,时差适应能力没有训练过。估计,回来后,只能中断训练进行恢复。(不碰杆)。这样,反而破坏正常的训练节奏。还要加紧治伤。

 

L的情况比较可喜。已经开始逐渐从过度自我对话中解脱出来。可能还需要一轮“对话-解脱”过程,才能真正“悟道”。全身的藕联过程开始出现,技术动作日益简化,扭来扭去减少很多了。“我能办”的意识已经出现。20个训练日后,计算成绩。

 

Stan友,博客中贴出的million dollar move,足见你已经从理论上(关节角的变化)开始理解挥杆技术了。还有那个稳哥儿提及的重心迅速下降回弹的“top 100”动作,都是在自身有了正确动觉后,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熟练,节省化,以致“忘记”的。但要注意,因人而异,指关节和指掌连接关节的活性,屈度,是基因的表现形态。同样还有atd角等。不能一概都去学习那个million dollar mov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