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侧向的拍摄

(2010-06-30 11:25:49)
标签:

高尔夫

教学

体育

知识/探索

青少年

我比较喜欢拍摄前45°的影像,因为,aerial,dartfish等软件分析太繁琐,而且需要至少三台拍摄机。45°可以基本看到大部分关节变化的情况,这样,凭经验来判断吧。大致差不多。

 

比如这个视频:30帧的,1280X720,清晰度不错,日常用来发现小问题,可以用。上摆到位的第一阶段,6240-6940,关节角都到达最大了,上挥完成了。下一帧,清楚看到髋角开始变小,这是过渡段的开始,直到所有角度达到最小的7141那帧,身体完成了二次拧紧。(JimMclean把这个命名为Xfactor加大了,呵呵,不去管他。)腕角这个时候才到达最小。然后,看到自下帧开始,髋角,膝角,踝角依次变大直至7207。然后,腕角开始增大,到7274触球,7374各个关节完全伸展,这是最后用力段结束。随后是最后的随挥平衡结束。

 

前45°拍摄,左侧各个关节的变化特别清晰,看看那个Z形的变化。挺好玩的。对应上次我给你的那些加了角度标注的,伍兹,崔京周等人的downline图片来看,观察右下肢那个z形的变化。

 

开始时间是6240,结束于6940,,所以,上挥时间约为700毫秒,下挥到触球6940-7274,为330,所以挥杆总时间是1030-1050。挺不错,挥比近似3.1,也很好。(注意上次谈的挥比的计算方法问题。我们用的计算方式不同。)

 

闲的没事的话,把那些资料,让你学生用那个小软件来做这个计算,也能得到有些统计意义的结论。这些资料有上千个了,又都是一线球手在实战状态下拍摄的,所以特别说明问题。那个小软件只能用来播放avi格式的文件,非avi资料转格式后,是否会有时间上的明显偏差,这个俺就不懂了。

 

特别注意叮嘱学生,做分析时,分段不能错。上挥段不是杆头的运动到达某个点,而是观察身体关节角度是否最大,这对应着全身肌肉完成了预张-收缩前准备。然后不管球杆如何运动,看身体是如何完成离心收缩(关节角最小),,然后“爆炸”转为向心的。

 

手的训练水平较低时,球员大多因为人与杆的平衡不好,…..等等各种问题,启动那一刻,身体动杆头不动,或以手动杆,身体却不动,….。这都会造成上杆时间拖延,在这些高水平运动员的资料中,基本没有这个现象。一旦发现有这个拖延,可以表明握杆学习有缺陷。单靠观察握杆的外观是否“符合标准”,是毫无意义的。

 

明天和王老师等在南山会合。有问题可以问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补充
后一篇:谈话记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